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十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受到风电行业的广泛关注。从文件内容来看,与风电直接相关的信息并不多,笔者感到受益更大的应该是光伏、储能等。但作为一块新划出来的市场,风电与交通的融合发展,肯定是对风电有促进作用的,无非是大是小而已。
仙人山服务区分散式风电项目
看看市场规模。政策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显然500万千瓦是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的累计容量,那么刨去现在已经有的装机,增量肯定是没这么多。并且,这个总量里大头很可能是光伏,因为光伏的应用场景更为多变,更容易在负荷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中使用。风电则由于单机容量较大,当采用一台两台的分布式方法在交通基础设施周围使用时,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可能在蛋糕中只能切一小块。因此,对于风电整个产业而言,这500万千瓦背后实际存在的市场规模,可能都不够塞牙缝的。
不过风电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在电力需求比较大,且土地资源不够丰富的交通设施沿线,采用能量密度较高的风电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与交通融合开发的发电项目,也要看具体场景的建设条件与需求。
在文件中,有两个场景可以实现与风电的融合发展:
一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等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监控中心,以及原省界收费站用地、边坡、隧道出入口、隔离带、互通立交、匝道圈中的土地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这一场景对安全有要求,并且对电力需求不大,恐怕不是风电最擅长的领域。
目前,此类场景在我国有一些应用案例,比如在2024年,仙人山服务区分散式风电项目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核准批复,成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陆上风电项目,也是全国首个“风光储充换”一体化高速公路零碳示范服务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另外,此前启动的天津高速智慧新能源项目,由天津高速集团发起,与龙源电力、大唐国际联合实施。拟在天津高速集团所辖路段的高速公路边坡处、服务区、收费站等合适区域开发风力、光伏发电项目,适时建设储能、制氢、智能充电桩及电动汽车集成换电系统,计划装机总量300MW。
还有深高速曾通过与国家电投福建公司共同设立的合营公司持有以风电后运维业务为主的南京安维51%股权。该公司表示,通过前期布局,已具备风电、光伏项目投资运营与后运维服务,以及项目配套融资的一体化业务能力。
二是结合港口码头、航道运河既有条件,在确保港口作业、船舶通航等安全前提下,依托港池、仓库、防波堤等,因地制宜推广海洋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
文件在这里之所以明确提到了风电,也是因为这一应用场景更适合风电:港口码头对电力需求比较大,土地比较稀缺,往往沿海地区风速还比较高。
到目前,我国港口码头与防波提已经有大量成熟的风电融合发展案例。比如,2018年于临港开发区江阴港港口集团5号、6号码头的远景能源江阴绿港分布式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工,整个工程由9台风机构成,为江阴港港口集团的码头供电。
天津港零碳港口
再如2021年,金风科技的两台GW155-4.5MW风机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并网,标志着全球首个零碳码头诞生。
2024年底,华能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完成了吊装,风机安装在防波堤上,从而成为全国首个防波堤风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