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前段时间,央视“3·15”晚会的一则曝光让卫生巾行业陷入舆论漩涡。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曝长期收购卫生巾、纸尿裤生产废料,以260元至1400元/吨的价格购入本应销毁的残次品,经人工分拣、徒手包装后,以“二等品”名义翻新售卖,最终以七八千元/吨的高价流入市场,利润高达数十倍。这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以“厂家直销”“超低价”为噱头销售,某网店单月销量甚至超过5.7万件。
事件曝光后,舆论哗然。“翻新卫生巾”“知名母婴品牌残次料被翻新”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消费者对卫生用品安全性的焦虑达到顶点。济宁市联合调查组连夜查封涉事企业,控制负责人刘成乾,并开展全市专项整治。
卫生巾品牌自由点、苏菲、全棉时代、嫚熙纷纷出面回应有关情况,谴责不良厂家非法回收、二次销售残次品行为,强调自身产品安全合格。此外,未被晚会点名的护舒宝、七度空间品牌也主动说明情况,回应舆论关切。整体来看,企业回应有利于进一步明晰曝光事件的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消减部分消费者的担忧。
事实上,此次央视“3·15”晚会揭露的并非各大品牌正品的质量问题,而是黑色产业链利用非法残次品的制假售假问题。根据央视调查,二次翻新卫生巾流入市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其主要流通渠道是各大电商平台,其中有单个店铺月销量可高达数万单。
《中国消费者报》、消费日报网等媒体指出,不少消费者会被远低于市场价的“厂家直销”“超低价”噱头吸引而下单,但这往往是黑产为让消费者埋单而故意设下的陷阱。卫生巾等日用品行业消费频次高、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追求低价的消费心理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回收料、边角料、废料等回收价极低,翻新后以数倍的价格销售仍远低于市场价,因而不法商家依然能得到丰厚回报。
从源头杜绝,构建全链条闭环治理
作为贴身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巾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自2024年11月以来,行业接连被曝出“异物混入”“虚标长度”“pH值标准争议”等问题,一系列负面新闻反复冲击着消费者的认知。对于刚需消费群体来讲,此次“3·15”晚会所曝光事项无异于是卫生巾行业的又一次冲击。流入市场的回收残次品与分解原料,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更是在公众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引发消费者对行业整体的信任危机,担忧卫生巾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信任危机背后,是行业治理的复杂挑战。电商平台审核松懈为翻新产品提供了温床。尽管京东、抖音等平台已加强监管——如京东设立“医用护垫”专区,引入区块链溯源;抖音严打虚假宣传——但中小平台仍存在审核漏洞。同时,新国标虽将于2025年7月实施,明确原材料与生产环境要求,但执行力度与追溯体系仍是关键。
一方面,消费者需提升法治意识和鉴别能力,主动抵制非正规渠道商品、谨慎对待不合理低价,通过消费选择倒逼市场净化。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应强化技术监控和资质审核,运用大数据筛查异常交易,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从流通环节切断非法产品的渗透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在生产端,品牌企业除了自证清白,更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杜绝代工漏洞,并主动构建产品溯源体系,通过防伪技术升级提升仿冒门槛。
例如自由点品牌的重庆工厂建立了残次品“闭环粉碎”体系:不合格产品经自动破碎、压包后,由专业机构焚烧销毁,杜绝流入市场的可能。这虽增加成本,却将安全转化为品牌信任,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