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2025 年至 2035 年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行业展望
预计 2025 年全球升级再造化妆品成分市场规模将达到 2.518 亿美元。预计在 2025 年至 2035 年的预测期内,该市场规模将以 6.7%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35 年将达到 4.834 亿美元。
受消费者对可持续环保美容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市场正在经历显著增长。该行业专注于重新利用食品和农业等行业的废弃物,以制造高品质的化妆品原料,既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又能提供对皮肤有益的强效成分,带来双重好处。
市场包括油、提取物、粉末和活性成分等成分,其中油因其多功能性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占据市场份额的首位。人们对气候变化、减少浪费和循环经济实践的认识日益增强,推动着品牌利用可回收成分进行创新。
此外,纯净美妆和道德采购的日益流行,也推动了护肤、护发和化妆品领域对再循环成分的需求。个人护理产品随着可持续性对消费者越来越重要,预计未来几年升级再造化妆品成分市场将继续扩大。
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需求不断增长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对符合其价值观的环保产品持积极态度。这种心态的转变使人们更青睐由回收材料制成的美容产品。
通过重复利用废料,美容品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并加速循环经济。随着对可持续性的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和环保组织正在努力制定更严格的法规,以帮助减少工业废物。因此,升级再造已成为化妆品生产的一个好选择。
消费者的高参与度,促进应用
社交媒体让品牌直接与消费者对话,从而有助于推广升级再造的化妆品成分。有影响力的人士和美容爱好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并解释这些产品的好处,从而让更多人对它们感兴趣。
这种联系提高了人们的意识,并鼓励更多人在日常美容中选择环保产品。此外,社交媒体活动可以突出成功案例,展示如何制作升级再造的成分,使其更具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看到这些积极的信息,对可持续美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升级再造原料认知和供应挑战
尽管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兴趣日益浓厚,但他们仍然不了解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及其好处。这减少了对这些产品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环保意识尚不够的地区。由于意识不足,品牌很难让受众意识到这些环保选择可以带来的好处。
此外,再循环原料的来源多种多样,很难保持一致的质量和供应。对于较小的供应商或小众市场来说,满足较大行业的需求并增加产量可能很困难。这为实现更可持续的美容解决方案的进程带来了障碍。
定价分析
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来自各行各业的副产品,尤其是食品和农业副产品。其定价不断变化,这取决于采购、加工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以下是精选再造化妆品成分的比较分析:
成分 | 大概价格范围(每公斤) |
咖啡渣再利用 | 10 - 20 美元 |
水果籽油(例如覆盆子、蓝莓) | 50 美元 - 100 美元 |
柑橘皮提取物 | 30 美元 - 60 美元 |
升级再造米糠粉 | 15 美元 - 25 美元 |
葡萄籽提取物 | 40 美元 - 80 美元 |
主要趋势
食品和饮料副产品的用途:
美容行业利用食品和饮料加工的副产品,如咖啡渣、果皮和种子油来生产高品质的化妆品成分。因此,产生的废物更少,促进了可持续性。
透明度和清洁标签:
品牌在营销和贴标产品时更加注重透明度,并强调其成分的可回收性。消费者对符合道德标准生产的产品更有吸引力。这使得可回收成分成为清洁美容产品的关键卖点。
消费趋势
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市场的一个主要消费趋势是消费者更喜欢环保的美容产品,以及那些不进行动物测试的产品。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寻求可持续、环保、产生更少废物的产品。这种趋势在年轻人中尤为强烈,他们更了解这些事情,因此要求生产符合道德规范的产品。
按来源,化妆品原料升级市场分为食品废弃物、植物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植物废弃物原料占市场份额的 39.2%。植物废弃物原料因其天然和安全而受到广泛青睐。这吸引了想要清洁美容产品的消费者。
升级再造的植物材料,如水果种子、果皮和果壳,不仅具有这些好处,而且在减少浪费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副产品中有许多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这些化合物对皮肤有很多好处。它们可以保持皮肤水分,减缓衰老,促进皮肤修复。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用于化妆品中,旨在提供更好的效果,同时又能意识到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成分类型,市场分为油、提取物、粉末、活性成分。其中油占2025年市场份额的41.3%,这一细分市场特别受欢迎,因为升级再造的油具有多功能性、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皮肤益处。升级再造的玫瑰果油、鳄梨油和荷荷巴油,源自食品和农业工业的副产品,富含必需脂肪酸、抗氧化剂和维生素。这些油在保湿、滋养和恢复皮肤活力方面非常有效,非常适合用于护肤、护发和个人护理产品。
根据应用,升级再造化妆品成分市场分为护肤品、护发品、彩妆等。预计到 2025 年,护肤品将占据 32.3% 的市场份额。
果皮、种子和研磨咖啡等回收的原料既环保又营养丰富。这些副产品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和必需脂肪酸,具有显著的护肤功效,包括保湿、抗衰老和亮肤效果。
通过将这些营养丰富的材料融入产品中,品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护肤解决方案既环保,又有益于皮肤健康。
区域分析
亚太地区
日本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感兴趣,因此不同品牌都致力于让环保产品更具吸引力。生产升级再造产品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减少浪费。
日本有一项名为《药品和医疗器械法》的法案。根据这项法律,企业在生产化妆品成分时必须遵守安全法规。升级再造的成分是天然的、不含化学物质的,因此符合要求。此外,日本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护肤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中国提倡负责任的生产,使美容行业转向升级再造。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人们需要高品质、天然的美容产品,这使得升级再造的成分对那些寻求优质、环保选择的人具有吸引力。
为了确保化妆品公司推出的新成分和化妆品是安全的,国家药品管理局对新生产的化妆品进行检查。绿色美容趋势也越来越受欢迎,凸显了道德采购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这导致消费者对可回收成分的兴趣增加。
美国
预测期内,美国化妆品原料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 3.2%。美国化妆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品牌正将原料升级作为产品差异化战略。
生产化妆品时,必须符合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规定的要求。根据该法案,药品和化妆品制造商必须提供产品披露并标明可在消费市场上安全使用。
欧洲
德国受对可持续和环保美容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德国化妆品原料升级市场正在经历大幅增长。德国以其强有力的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举措而闻名。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美容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德国的美容行业正在获得发展。
主要的可回收成分包括咖啡渣、果皮、种子油和植物副产品。这些成分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护肤、护发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备受追捧。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化妆品的功效,并符合循环经济实践日益增长的趋势,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德国健全的监管框架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支持了化妆品升级再造市场的增长。清洁美容和道德采购的日益流行,推动着更多品牌通过将升级再造成分融入其配方中进行创新。
而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环保产品,这使得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在美容行业大受欢迎。消费者更喜欢符合道德和可持续的护肤品。化妆品生产受到英国化妆品法规的严格监管。
不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的物质或美容产品将不允许进入消费市场。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再循环的成分必须符合这些测试。
进出口分析
北美,原材料进口活动活跃,出口受创新化妆品配方推动;欧洲,大规模出口精炼再造原料,进口重点是热带副产品;亚太,可持续原料的进口不断增加,出口主要为原始农副产品;南美洲,出口水果籽油和植物提取物,由于当地资源丰富,进口量很少;非洲,出口原料植物副产品,限制进口,重点是成品化妆品。
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行业体现了全球化妆品和美容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北美和欧洲在产品精炼和制造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引领市场。美国和欧盟国家出口成品升级再造原料,如油和提取物,同时从热带和农业地区进口原材料。例如,欧洲获得柑橘皮和可可壳等热带副产品,并将其加工成高品质的化妆品原料。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和南美洲是原材料出口的重要供应国。巴西和印度等国家正在利用其农业资源向全球公司供应水果种子和稻壳等原料副产品。
同时,非洲主要出口植物原料,进口制成品。比较分析反映了不同地区加工技能的差异,并凸显了新兴经济体通过技术投资的增长潜力。
竞争格局
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市场分散,参与者各式各样。许多公司正在采取并购策略,以满足对可持续美容产品的需求。主要参与者正在努力推出和优化新产品。此外,中型企业也强调瞄准服务不足的地区和偏远地区,以挖掘利润丰厚的市场。
新兴创业公司
许多化妆品原料升级再造市场的初创公司正在利用人们对环保美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公司正在寻找减少浪费的新方法,同时生产高质量的化妆品原料。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初创公司及其增长策略:
小结
在本次PCHi2025的现场,小编也有幸与多位参展展商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交流。谈及可持续发展话题,或从原料端、或从技术端,或从包材和工厂工序方面,国内外大部分化妆品原料企业都在着手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减少碳足迹。其中,我们观察到有原料企业利用如咖啡渣、燕麦渣等看似废弃的蛋白资源,进行酶切,以分析出相关的蛋白分子,将其匹配到蛋白序列中去做多次的实验验证,实现原料的再造升级创新。这些案例表明国内企业已经在再造化妆品成分市场也开始展现思路并付诸实践。未来,在可持续发展这一话题不断升级热议的大背景下,再造化妆品成分这一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材料:
Upcycled Cosmetic Ingredients Market Insights & Trends 2025-2035 - Research and Markets
综合编译:Candy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