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开年,DeepSeek问世,让AI领域热度飙升,人们对“AI+医疗”充满期待。2月18日,华为与上海瑞金医院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借助华为DCSAI方案,推动医疗行业向智能化迈进。巨头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华为搅起行业风云,全球面板龙头——京东方也在AI医疗赛道悄然布局,试图在这片充满潜力的新兴领域中抢占先机。
京东方早在2021年首次提出了“1+4+N”发展路线,即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发力物联网、传感、MLED、智慧医工四大方向,构建全产业链价值体系。
根据董事长陈炎顺预计,到2030年“1+4+N生态链”可触及的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作为刚需行业,不仅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在AI技术的加持下,更是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AI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显著增长,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33年的3157亿元,2023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1%。这一快速增长趋势符合京东方的长期发展战略。
此外,相关部门在2015年初发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为京东方的跨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各地对智慧医疗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为京东方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过去十年,京东方在医疗领域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资源。其中,最核心、投资最多的是数字医院。自2014年起,京东方就开始将医疗纳入战略版图,并于2015年以2.5亿元收购北京明德医院,随后成立相关公司为自建医院打基础。经过10余年布局,目前,京东方已有合肥京东方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苏州京东方医院、北京明德医院、北京京东方医院(正在建设中)5家数字医院,规划床位5600张,总投资约170亿元。2024年上半年,智慧医工业务部收入占京东方总营收的0.97%,为9.04亿元,同比增长13.63%。尽管占比相对较小,但增长态势明显,这也显示出京东方在智慧医工领域的布局逐渐取得成效。
从显示屏跨界到医院,看似跨度巨大,实则有内在逻辑。“医院数字化”需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支撑,而这正是京东方的优势。京东方虽以显示屏为主业,但在物联网、传感、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深厚,IoT应用和低功耗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医疗显示屏市占率近40%。在智慧病房建设中,应用京东方物联网技术的病房,医护人员响应时间平均缩短20%,患者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其技术在医疗场景中的价值。
在医疗设备与AI融合方面,京东方自主研发的设备搭载AI端口,实现智能化诊断、监测;也为其他厂商设备添加AI端口并结合自家显示屏,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显示效果。不过,京东方在AI医疗领域虽有成绩,但挑战重重。毕竟,医疗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一家综合性医院从建设到收支平衡平均需7-10年。
2024 年上半年,京东方数字医院门诊量 76 万人次,出院量 3.1 万人次,营收约 9 亿元,预计全年营收 20 亿元左右,与前期投入差距较大,而且后期提升知名度、吸引人才仍需大量投入。此外,单纯依靠自建医院,京东方在规模扩张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知道,国内医院数量极为庞大,仅凭京东方自身的力量去建设更多的医院,无疑是一项颇具难度的任务。
然而,倘若转换思维,借鉴类似华为与问界的合作模式,或许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在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凭借自身强大的专业能力为赛力斯赋能,成功打响了问界这一品牌,进而吸引了其他车企寻求与华为展开合作,这种先试点再推广的商业模式成效显著。
同样地,京东方完全可以借助自身在物联网、传感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其他医院打造智慧医院。如此一来,全国范围内的医院都有望成为京东方的潜在客户群体。
展望未来,只要京东方持续发挥技术优势,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大健康生态,克服当前挑战,就有望在AI医疗领域实现从显示巨头到重要参与者的转变。如此,京东方将能够在市场中创造更多价值,助力“1+4+N生态链”突破万亿美元规模,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