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为什么说LNP是化妆品功效递送的突破性技术?

来源:荣格个人护理 发布时间:2025-01-09 347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 应用及案例产业动态主编推荐人物专访/对话会客室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抗衰老/抗老化/健康老化功效活性物药物递送
「很多人谈论透皮吸收,但真正能安全有效地实现透皮的技术并不多。」

在消费者护肤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化妆品产品的功效诉求早已从简单的清洁、保湿升级到抗衰老、美白等更高层级的需求。然而,如何让功效成分突破皮肤屏障、到达目标部位并发挥作用,始终是困扰行业的技术难题。近日,《happi China》采访了光希品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专家王海龙,深入探讨了脂质纳米颗粒(LNPs)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创新应用,揭示这一前沿技术如何为功效护肤开辟新途径。


 

王海龙

光希品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专家

 

Part 1

从简单护肤到功效诉求
市场需求正快速升级

 

「消费者的护肤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王海龙表示,「从过去的一套水乳打天下,到现在追求真实功效的护肤品,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理性。」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功效护肤,产品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关键条件——有效的功效成分、突破皮肤屏障的能力,以及在目标部位达到足够的皮下浓度

 

其中,突破皮肤屏障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Part 2

突破皮肤屏障是一个技术难题

 

「很多人谈论透皮吸收,但真正能安全有效地实现透皮的技术并不多。」

 

王海龙指出,皮肤屏障作为人体的首道防线,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通透性。传统的透皮方式主要依赖浓度促渗、化学促渗和物理促渗三种方式。

 

浓度促渗通过提高活性成分浓度来增加渗透压,但并非所有成分都适用,且高浓度往往会引起皮肤不适。

 

化学促渗则使用酒精、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破坏皮肤屏障,虽然短期内可能见效,但长期使用会损害皮肤健康。

 

物理促渗通过微晶等方式在皮肤表面制造微小通道,但可能造成皮肤敏感,且存在法规风险。

 

「在护肤品配方中,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全流程无菌灌装,不使用防腐剂和增稠剂。」王海龙解释道,「一旦皮肤屏障被破坏,不仅好的成分能进入,有害物质同样会渗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敏感肌用户不敢使用功效型产品。」

 

 

Part 3

脂质纳米颗粒
一个功效递送的突破性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脂质纳米颗粒技术(Lipid nanoparticles,LNPs)展现出独特优势。

 

这一技术最早在医药领域获得应用,并在新冠疫苗研发中获得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LNPs 是我们能看到的,在市场上能够实现无损透皮的最有效技术。」王海龙强调。

 

LNPs 是一种多功能的纳米药物递送平台,具有多种亚群结构,其中最典型的是球形结构。在化妆品领域,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封装和递送活性成分,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谈到脂质纳米颗粒技术的核心参数,王海龙特别强调了粒径的重要性。「我们经过多年研发,已经能将粒径控制在50-80纳米,最小可达30纳米。这远优于市面上常见的150-300纳米的商业化原料。」

 

研究表明,100 纳米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31 纳米的脂质体的组织穿透效率是 41 纳米脂质体的 2 倍,是粒径大于 105 纳米脂质体的数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相同配方下,不同粒径的脂质体产品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在微观世界中,几个纳米的差异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性能差异。」王海龙解释道,「虽然消费者可能不会过分关注具体的粒径数值,但产品效果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在谈到脂质体技术的发展历程时,王海龙介绍,这一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5 年,当时 Alec Bangham 等科学家首次提出脂质体概念。1986 年,迪奥推出首款脂质体化妆品 CAPTURE,开创了化妆品领域应用脂质体技术的先河。

 

然而,直到 2018 年,市场上的脂质体护肤品依然寥寥无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化生产的难度。「真正能在工业领域实现大规模生产脂质体的技术,是我们从 2013 年开始到今天一直在攻关的核心课题。」

 

目前,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注入法、薄膜水化法、逆向蒸发法、复乳法和微流体法等。其中,溶剂注入法因其操作简单、无需全程无菌生产而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优势。

 

在具体应用方面,光希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脂质体包裹的功效成分,包括视黄醛、重组胶原蛋白、烟酰胺、传明酸等。其中,脂质体包裹视黄醛的应用尤其引人注目

 

「视黄醛是维生素 A 家族中效果最显著的成分之一。」王海龙解释道,「它可以在体内被氧化成视黄酸,直接作用于细胞,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并具有抗炎作用。」

 

通过脂质纳米颗粒技术,光希成功解决了视黄醛稳定性差、易氧化、刺激性高的问题,并大大提高了其透皮吸收效率。「我们的产品不仅显著降低了刺激性,还提高了渗透率。更重要的是,用户无需经过传统维生素A类产品必需的耐受期建立过程。」

 

 

Part 4

临床效果的突破性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脂质体包裹的视黄醛展现出全方位的改善效果。「不仅仅是抗皱,对于改善皮肤光泽度、收缩毛孔等多个维度都有显著效果。」王海龙分享了多个典型案例。

 

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位严重干燥的用户,经过两个月多款脂质体产品的联合使用,不仅皱纹得到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也显著提升,这在传统护肤方案中是很难实现的。

 

为了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光希还进行了严格的临床测试。「我们选择了33个敏感肌测试者,乳酸刺痛值都在 3 以上。经过 28 天的使用,除了不到 1%的用户出现轻微干燥外,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这个结果让我们非常振奋。」

 

 

Part 5

从院线到大众市场的战略布局

 

考虑到产品的专业性,光希选择将脂质体视黄醛产品首先布局院线市场。「在院线环境下,我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包括使用前的皮肤检测、清洁方案、试敏流程,以及精华的专业导入。」

 

王海龙预测,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能够提供专业刷 A 醛服务的院线机构会越来越多。「这项技术确实可以在可控环境下,让高浓度的视黄醛发挥更好的功效。」

 

展望未来,王海龙对脂质纳米颗粒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经过 13 年的研发和探索,我们已经尝试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类型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活性成分。这项技术不仅在皮肤管理领域大有可为,在功能性食品等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投入脂质体技术的研发,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王海龙表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脂质体技术会成为化妆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全、高效的功效型产品。」

 

 

来源:

采访&撰稿:John Xie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