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2025口腔护理新玩法?一场研讨会带你看安全标准与创新研发

来源:荣格个人护理 发布时间:2024-12-12 1475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检测及测试技术其他 研讨会报道特别报道技术前沿产业动态主编推荐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口腔护理监管与合规
创新、监管、品质,口腔健康赛道如何做好?

一个完美的微笑,不仅是健康生活的标配,更是一个价值 500 亿的刚需型产业。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口腔护理凭借其基础性和必需性,正从传统的清洁卫生,延伸至预防保健、日常诊疗等全方位健康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发展韧性。

 

今天(12 月 12 日),由荣格工业传媒主办的“2024 口腔护理创新论坛”在上海大宁福朋喜来登酒店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由仙婷、乐茵香精、捷诺飞、幸福益生、诚兴、光华、斯拜科、新景、鸿博、海明斯、安琪等公司赞助支持。

 

 

来自赫力昂、美乐家、俊小白、国药前景、适下等品牌公司,以及浙江中贸、江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九院、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品牌公司、检测服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十余场专题演讲,深入探讨了从安全标准到技术创新,从产品研发到渠道变革的口腔护理产业发展新思路。

 

 

Part 1

创新驱动口腔护理产业升级

 

牙膏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升级浪潮——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口腔护理市场规模即将突破 500 亿元,而 50 元以上的高端产品份额已超过 20%。研讨会伊始,荣格工业传媒会议部总监邵敏女士开幕欢迎致辞中,分享了她对市场趋势的深入洞察。

 

 

邵敏,会议部总监,荣格工业传媒

 

从消费者行为看,口腔护理已经从基础需求升级为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红书平台数据显示,2024 年 1-8 月口腔行业相关内容阅读量同比增长 36%,有曝光笔记同比增长 77%,凸显出消费者对口腔健康关注度的快速提升。值得关注的是,18-34 岁年轻群体正在引领市场增长,特别是在口腔护理仪器品类中表现突出。而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25-39 岁的已婚已育人群占比超过六成,成为推动市场持续升级的主力军。

 

渠道格局方面,电商已成为第一大阵地,其中淘系平台占比超过 50%。特别是在高端市场,电商渠道的优势更为明显。产品创新方面,从护龈抗敏牙膏到正畸专用水牙线,再到智能化的电动牙刷,细分化、专业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邵敏表示,尽管中国口腔护理市场增长迅速,但与日韩、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人均消费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她指出,在消费需求快速变化、新法规对产品安全性要求提高等背景下,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Part 2

法规与质控,把控口腔护理产品安全底线

 

牙膏产品要满足消费者的功效需求,不过首先要确保的是安全合规。

 

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东方先生在题为《牙膏备案检测及完整版安评》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最新的牙膏备案和安全评估要求。

 

孙东方 先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

 

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我国牙膏监管体系迎来重大变革。孙东方强调,根据新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国产牙膏必须在上市销售前向备案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进口牙膏则需在进口前向国家药监局备案。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已上市且具有安全使用历史的牙膏产品,监管部门采取了简化备案流程的措施,仅需提供备案人基本信息、产品基本信息和安全使用历史证明等材料。

 

在安全评估方面,他特别指出了完整版备案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香精的 IFRA 证书或符合相关标准的证明文件;二是关键原料如 1,3-丙二醇、花生醇的毒理学检测报告;三是产品中二甘醇、苯酚、二噁烷等物质的检测报告;四是防腐剂挑战报告、微生物检测报告等质量安全指标。

 

针对儿童牙膏,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孙东方介绍,12 岁及以下儿童使用的牙膏仅可宣称清洁和防龋功效,且必须在包装展示面标注特定的儿童牙膏标志,同时要求标注警示语。此外,含氟牙膏还需特别标注不适用于儿童的提示。

 

在产品标准化方面,他重点解读了《牙膏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中的具体要求,包括产品执行标准需涵盖产品名称、全成分、生产工艺、感官指标、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及其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特别是对于宣称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的牙膏,必须明确功效原料的控制范围,并提供相应的检验报告。

 

作为化妆品类产品的牙膏,面临着特殊的安全评估挑战。美乐家日用品有限公司法规事务总监罗凌丽的演讲《新法规背景下完整版安全评估工具介绍》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了牙膏产品安全评估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解决方案。

 

罗凌丽 女士,法规事务总监,美乐家日用品有限公司

 

罗凌丽指出,牙膏产品的安全评估具有独特性,因其处于化妆品、食品交叉领域。与普通化妆品主要考虑经皮吸收不同,牙膏需要同时评估经口、经皮吸收以及与口腔黏膜接触的多重暴露途径。特别是在儿童牙膏的安全评估中,还需要额外考虑体重差异、吞咽可能性以及黏膜发育程度等特殊因素。

 

在监管层面,2024 版完整版安全评估体系较 2021 年版本有明显优化。罗凌丽表示,新版本更加注重高风险原料的管控,扩大了替代方法的应用范围,同时完善了系统毒性豁免依据。然而,她也坦言当前牙膏行业在安全评估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缺乏专门的评估标准、原料信息不完整、口腔黏膜实验方法有限等。

 

对此,罗凌丽建议企业采取系统性的合规路径——首先确认原料合规性,进行安全信息判断;其次根据原料情况调整配方;再对固定配方进行安全评估;最后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功效评估。她特别强调,行业未来应重点关注新整合策略(NAMs)和方法(DAs)在植物提取物评估中的应用,以推动牙膏安全评估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全面注重牙膏产品安全评估的背景下,产品合规管理可谓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浙江中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舒婷婷的演讲《牙膏产品合规要点梳理和案例分析》从实操角度详细解读了牙膏备案和合规要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牙膏备案总数已达 14,031 个,这反映出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全面的合规升级。

 

舒婷婷 女士,创始人,浙江中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舒婷婷指出,牙膏产品的功效宣称管理呈现差异化特征。对于成人牙膏,可以宣称清洁、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和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而儿童牙膏的功效宣称仅限于清洁和防龋两项。除清洁功效外,其他功效均需进行人体功效评价,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豁免。例如,当防龋功效是通过添加符合《检验项目要求》的氟化物实现时,可免除人体功效评价。

 

在产品备案环节,她特别强调了几个关键注意事项:一是产品命名需要遵循严格规范;二是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的豁免要求严格,特别是儿童牙膏、功效性牙膏以及使用新原料的产品,均不得免除该项试验;三是备案流程需要严格按照权限开通、备案号领取、成分合规性分析、产品检验、标签审核等步骤依次进行。

 

舒婷婷提醒,企业应该关注已经于 2024 年 12 月 1 日实施的新版牙膏 pH 值等 15 项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Part 3

成分与产品创新,引领口腔健康新赛道

 

近年来,伴随消费者对口腔健康认知的不断提升,行业创新重点从单一的清洁功能向全方位的口腔健康管理转变。在本次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展现了口腔护理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

 

作为创新解决方案的代表,仙婷创新实验室产品经理郑晓霞通过《从益生元到清新口气:探索口腔健康新理念》的演讲,介绍了一种基于益生元的口腔护理新技术。她指出,传统的化学抑菌方案如氯己定(CHX)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虽然能有效抑菌,但可能会破坏口腔微生态平衡,并带来牙齿染色、味觉减退等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仙婷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益生元产品"糖益萌 OR",其主要成分是从玉米淀粉中提取的低聚异麦芽糖。

 

郑晓霞 女士,产品经理,仙婷创新实验室

 

"相比传统抑菌剂,益生元能够选择性地调节口腔菌群,既能抑制致病菌,又不会破坏有益菌,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口腔健康。"郑晓霞解释道。体外实验数据显示,该产品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致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人体测试中,添加 1% 和 2% 该成分的漱口水在减轻口臭效果上,与含 0.05% CPC 的市售产品相当,但不会引起口干或不适感。

 

据了解,这款创新性原料具有多重优势。一是 100% 源自天然;二是具有良好的配方兼容性,在 pH 2-9 范围内稳定;三是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世界粮农组织认定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郑晓霞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天然、温和产品的需求增加,基于微生态平衡的口腔护理方案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微生态创新方案引发关注的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突破性发展也为口腔护理带来新的可能。对此,南京斯拜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副经理王丽丽带来了《高活性多功能生物表面活性剂 SpecBio SL 系列》的演讲。

 

王丽丽 女士,技术支持副经理

南京斯拜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持续性已成为口腔护理行业产品开发的关键考量,”王丽丽表示。与传统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降低能耗 15%-80%,减少空气污染 50%-90%,显著降低环境负荷。通过天然假丝酵母菌发酵工艺制备的 SpecBio SL 系列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还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活性。

 

实验数据显示,在仅 0.02% 的低浓度下,该产品对口腔链球菌的抑菌率就能达到 100%;在 0.2% 浓度下,对变形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同样表现出显著抑制效果。"这意味着它能有效减少龋齿、蛀牙和牙菌斑的形成,维持口腔菌群平衡,"王丽丽解释道。

 

此外,这种生物表面活性剂还表现出良好的抗炎和修复功能。体外实验证实,它能够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促进角质细胞修复。王丽丽指出,这些特性使其特别适合用于需要兼顾清洁和护理功能的口腔护理产品开发。

 

在口腔护理产品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牙龈健康问题依然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对此,Haleon 赫力昂公司高级研发总监 Scott Beaudry 分享了《牙龈功效型牙膏——益周适专研牙龈修护牙膏的开发与创新》

 

Scott Beaudry 先生,高级研发总监,Haleon 赫力昂

 

研究显示,牙龈问题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牙菌斑、牙结石、细菌感染等。Scott Beaudry 指出,其中牙菌斑是导致牙龈炎最常见的原因,而牙龈炎是可逆的,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牙周炎。“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疗牙龈问题,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

 

为此,赫力昂开发出含有 67% 超细碳酸氢钠的创新配方。与市面上常见的不超过 10% 的添加量相比,这一高浓度配方展现出显著的牙菌斑清除效果。通过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机理研究发现,高浓度碳酸氢钠能够有效松解生物膜结构,使牙菌斑更易被清除。“这不是简单的化学抑菌,而是通过物理作用瓦解牙菌斑结构,” Scott Beaudry解释道。

 

不过,高浓度碳酸氢钠带来的咸苦味一度成为产品开发的最大挑战。“十年前我们曾尝试将全球配方直接引入中国市场,但因为口感问题未能成功,” Scott Beaudry回忆道。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开发了 30 多种不同口味方案,最终通过创新的香精掩味技术,成功在保持产品功效的同时显著改善了口感。这一经验,对于不少出海品牌相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俊小白首席科学家姜春鹏博士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在《跨越红海——俊小白全生命口腔周期护理》的演讲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口腔护理解决方案。作为曾经研发“茶类牙膏”和舒肤佳的业内资深专家,姜春鹏提出口腔护理产品应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姜春鹏 博士,俊小白首席科学家,阿基米德创新工坊

 

“从 6 个月大的婴儿到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特殊的口腔护理需求。”姜春鹏指出,不同年龄段在功效诉求、安全性要求和使用体验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6 个月至 2.5 岁的乳牙萌出期,产品需要采用低磨料、低表活、无氟或低氟配方;而 18-45 岁的青年期则需要关注防龋、口气、脱敏、牙龈和美白等多重功效。

 

在创新技术方面,姜春鹏重点介绍了介孔羟基磷灰石(mHAP)这一源自 NASA 宇航员牙齿修复技术的应用。“羟基磷灰石能够促进牙齿再矿化、防止釉面脱矿,并修复牙本小管以防止牙敏感。”他表示,与传统氟化物相比,这种材料能够实现更均匀的深层修复。研究显示,在 5% 的使用情况下,其再矿化效果与含氟牙膏相当,对牙本质的修复效果甚至更好,特别适合儿童和对氟敏感的人群使用。

 

姜春鹏强调,俊小白正以介孔羟基磷灰石技术为核心,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口腔护理产品矩阵。“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功效产品,更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作为口腔护理领域的新兴力量,适下品牌的首席研发配方专家曾晓宇《丝心蛋白在漱口水中的应用》的演讲中介绍了独特的生物技术创新,源自蚕丝的创新性原料,正为口腔护理带来新的可能。

 

曾晓宇 先生,适下首席研发配方专家

深圳市适下科技有限公司

 

“丝心蛋白约占蚕丝重量的 70%,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曾晓宇解释道。这种蛋白质通过现代技术精准提取,已在医疗植入、药物缓释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通过了 FDA 认证。将这一创新性原料应用于口腔护理产品,源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

 

研究发现,丝心蛋白能够形成具有多孔透气结构的生物膜,这种规则的网状结构不仅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还兼具亲水和亲脂的双重特性。“这种‘稳定的生物支架’结构,使其能够在口腔环境中发挥独特的功效,”曾晓宇表示,实验数据显示其在改善口腔异味、控制牙菌斑等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个成立于 2024 年的新锐品牌,适下正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重塑口腔护理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性原料的应用,让口腔护理变得更简单、更可持续,”曾晓宇说道。目前,该公司已拥有 50 余人的研发团队和超过 13,000 平方米的自有工厂,并在首个产品上获得了 9 项专利,包括 4 项实用新型专利、1 项发明专利和 4 项外观专利。

 

 

Part 4

前沿研究,深化口腔健康认知

 

全民对健康认知的不断深化,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联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药前景口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监王鑫女士《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的演讲中分享了前沿研究发现。

 

王鑫 女士,总监,国药前景口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王鑫援引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指出,5 岁和 12 岁儿童的龋患率分别高达 70.9% 和 34.5%;在 35-44 岁人群中,牙周健康率仅为 9.1%;而在 65-74 岁老年群体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更是达到 43.5%。更令人担忧的是,口腔疾病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口腔微生物与多种全身性疾病存在密切关联。“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为例,这种口腔细菌不仅与牙周病有关,还可能与阿兹海默病、心血管疾病、胰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王鑫解释道。这一发现为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针对这一情况,王鑫强调了科学的口腔护理方法。“大多数人的平均刷牙时间仅为 57.3 秒,远低于推荐的 2-3 分钟。”她建议采用改良 Bass 刷牙法,这种水平颤动拂刷法能有效清除龈沟内和牙面菌斑。同时,她还特别提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健康标准:即 80 岁时至少保有 20 颗功能性牙齿,以确保良好的生活质量。

 

在探索口腔健康前沿技术的过程中,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洪流博士带来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高粘附性口腔抑菌涂层的开发及多场景应用》

 

洪流 博士,副教授,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人体口腔中存在超过 700 种细菌,传统的物理清除和药物治疗方法各有局限,”洪流指出。物理清除虽然能破坏生物膜附着,但无法根除病因;而药物治疗虽然能快速灭菌,却可能带来副作用。特别是在成熟的生物膜中,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会显著提高。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三种创新型涂层系统:基于海藻酸-透明质酸的口腔护理涂层、淀粉-壳聚糖靶向生物膜载药凝胶,以及层层自组装口腔种植体涂层。“这些涂层不仅具有优异的粘附性和抑菌效果,还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洪流表示。实验数据显示,载药纳米凝胶在 0.0625-0.5 mg/mL 浓度范围内,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80% 以上。

 

展望未来,洪流教授的团队正在探索两个新方向——基于特殊纳米材料的无损美白技术,以及利用植物多肽进行牙釉质精准修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技术,为口腔健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来自海洋的生物活性物质正为口腔健康带来新的治疗方案,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介绍了《海洋生物活性分子 COS-diDA 机制 TRPV 受体的研究》,分享了一种基于马尾藻和壳寡糖合成的创新性化合物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吴文惠 教授,上海海洋大学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我国约有 10%-25% 的人群受其困扰,”吴文惠指出。这种疾病多发于 10-30 岁人群,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结合壳寡糖(COS)和双聚多巴胺(diDA)的新型化合物。

 

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发现,COS-diDA 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包含 6 个单糖与 4 个多巴胺相连的分子离子峰。实验数据显示,在 0.0781% 的浓度下,该化合物能显著降低 TRPV1 蛋白含量,表现出优异的舒缓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细胞实验中,COS-diDA 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能有效减少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包括 TNF-α、PGE2、IL-1α、IL-6 和 IL-8。

 

“这种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炎功效,还能抑制 TRPV 受体,具有舒缓作用”吴文惠表示。在紫外线损伤模型中,添加 COS-diDA 的细胞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出显著的屏障修复能力。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口腔护理产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深入探讨口腔健康的前沿研究中,口臭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机制仍是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医师叶玮博士通过《口臭的病因和诊断方法》的演讲,系统解析口臭的形成机制,为这一普遍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叶玮 博士,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臭已成为继龋齿和牙周病之后的第三大口腔健康问题,”叶玮指出。研究数据显示,在欧美国家,50%-60% 的人群曾受到口臭困扰;在中国,一项针对 2000 名普通人的调查显示患病率约为 27.5%。通过口臭激发试验发现,当 5mL 的 20mM 浓度半胱氨酸水溶液在口腔中含漱 30 秒后,即可迅速产生明显的口臭气味,这揭示了口腔细菌分解含硫蛋白质是口臭形成的关键机制。

 

在诊断技术方面,叶玮介绍了从传统感官分析到现代仪器检测的发展历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便携式气相色谱仪(OralChroma)的应用,这种设备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技术和半导体感应器的检测技术,既保持了检测的精确性,又提高了便携性。“通过对口腔挥发性硫化物(VSC)的精确定量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口臭的严重程度,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新研究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口腔微生态系统的认识,也为开发新型口腔护理产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叶玮强调,口臭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微观机制入手,通过对病因的准确诊断,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Part 5

结语

 

站在 2025 的门槛前,中国口腔护理产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微生态平衡、生物活性材料,人工智能诊断、个性化护理方案……科技创新不仅在重塑产品形态,更在助力企业突破成本与效率瓶颈。一方面,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正在降低优质产品的准入门槛,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科技创新的红利;另一方面,产业链的整合升级也在推动产品结构优化,以更高性价比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个融合科技、健康、美学的全新口腔护理生态正在形成。

 

 

相信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口腔护理作为基础性健康产业,将在保障民生健康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技术的成熟之下,这个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有望在 2025 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从“产品竞争”到“健康价值”的行业跨越。

 

 

现场云相册回看

快来扫快来云相册里找找你的身影

 

主办方

赞助企业

 

 

活动预告

 

 

来源:

作者:John Xie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