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目前国内市场各个环节的产品价格掉得极其严重,部分公司在国内的业务整体盈利都在下滑。
海外市场,现在来看可以支撑企业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出货、利润率,因此这些市场的拓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年以来的表现。我们今天来总结下各个组件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状况。从出货、产能、价格走势等多方面进行回顾和整理、预判。
5月第三周,各个环节的价格持续下挫,其中组件价格较年初跌了10%,相比硅片、硅料和电池的跌幅有所收窄。光伏组件厂商晶澳、晶科、天合等预测,二季度或之后价格可能会有小幅度回升。集体看好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净利润率和出货。
(数据来自国信证券)
2023全年出货量方面,晶科、隆基、天合、晶澳和通威位列全球前五。据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Top厂商的有高达413.564GW的出货。
去年全年,晶科、隆基、天合、晶澳、通威、东方日升、正泰、一道新能及协鑫集成的出货分别是:78.52GW、67.52GW、65.21GW、57GW、31.11GW、18.99GW和28GW、20GW、16.42GW。
一季度出货中,晶科为19.99GW、晶澳16GW、隆基12.89GW、天合14GW、通威8GW、东方日升超4GW、正泰7.4GW、一道新能5GW、协鑫集成4.9GW。
2024年预期方面,晶科设定的小目标为100-110GW,隆基绿能为90-100GW,天合光能80-90GW,晶澳科技85-95GW,通威股份剑指50GW。下面分别来说说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
晶澳科技:
晶澳去年全年海外市场营收超过55%的占比。其中欧洲、美洲、亚洲及大洋洲的占比分别为21.6%、16.64%和13.66%,分别收入为176亿、136亿、111亿以上,是晶澳海外最强的三个业务地区。由于晶澳95%的收入来自于组件,因此三个地区的主要出货产品也基本都是组件。
去年全年,晶澳出货57.1GW,其中对外销售组件53.1GW,自用2.2GW,组件海外出货占比48%,N型出货占比14%。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电池组件出货16.1GW,对外销售组件14.1GW,自用530GW,组件海外出货占比62%(欧洲、大洋洲、美洲、非洲各占二成左右) ,N型出货6.6GW,占比接近47%。简单来说,今年以来的三个月,晶澳不仅提高了N型的出货占比,而且海外出货的占比要比去年上半年、2023的整年度都要高,走向海外市场的力度在加强。
从价格端来说,晶澳认为第二季度的价格环比降幅不到10%,而且下半年价格应该会有小幅度的调整。而随着去年年底的N型组件集中投放(2023年N型电池投产57GW);今年第二季度成本可以做到行业最优。因而晶澳预计在今年全年的海外组件利润率上会有明确表现。
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的组件产能95GW,电池产能占组件的90%,今年在越南5GW电池、美国2GW组件、鄂尔多斯3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和10GW组件在建(鄂尔多斯项目明年投产)的项目不断延伸之后,今年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产能都将超过100GW。
晶澳也透露,目前直接发往美国地区的越南地区的组件盈利会很好,第一季度就可以反映出来。其盈利水平是大幅高于国内的。今年的美国市场存在变数,该地区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应对方案一直是公司强项,企业对在美国市场的出货有信心。尽管贸易摩擦不断,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晶澳的公司运营理念是“做好自己,产品和技术不掉队,管理水平上努力提升。”
展望第二季度,盈利水平相比同业会有竞争力。预计第二季度的出货在20-23GW,主要是全球需求较强+N型产能放量;今年其他国家装机会超过40GW。
那么,晶澳是否可能在欧洲建厂呢?公司认为,如果在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完成建厂并且获得认可的话,那么在欧洲地区的布局就会慢一点。在欧洲地区的出货货品,已经建立了较完善、大客户认可的追溯链条。公司也在不断关注和考察,不排除建厂的可能性。
这轮组件下跌的时间预期会比较长,“晶澳会作保守打算应对每一轮行业波动,全球化是应该去做的,全球市场还是存在增长的,只要市场不断变大,我们就有理由生存下去,而且越来越健康。”
天合光能:
天合的组件在2023年营收中占比为67.42%;营收为764.2亿元。(晶澳为781.7亿元。)2023 年公司组件出货量 65.2GW,同比增长51.3%。
天合还有分布式系统产品、支架业务等。其中分布式系统产品出货量 9.6GW,同比增长 54.8%,支架业务出货 9.6GW,同比增长 118.2%。
今年一季度,公司组件出货量达 14GW,在销量保持增长的背景下,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主要是光伏供给端竞争激烈,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伴随产业链价格快速探底,行业需求逐季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二季度触底。
下图中可见,天合国外业务在23年上半年占比为47.6%,全年占比为43%以上。2021年和2022年,天合在海外地区的占比是62%和50%。因此2023年对比前一年来看,天合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基本保持了相应水准。而且这是企业营收在大幅增长的状况下产生的。
欧洲占比19.72%,美国市场9.55%。由于天合的产品线丰富,因此它在海外的销售数字应该不仅仅是组件带来的营收。
(天合业务数据)
企业的规划目标是,2024年组件出货量 80-90GW,增长约 23%-38%,分布式系统出货量增长 20%,支架出货量增长 50%。
目前,天合在持续优化技术工艺、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加速上游生态建设,在全球构建一体化战略布局。2023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 210+N 型 i-TOPCon 光伏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740.6W,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截至 2023年底,公司拥有光伏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 55GW、75GW、95GW。2024年底,计划拉晶年产能达到 60GW, 切片年产能达到 60GW,电池年产能达到 105GW;组件年产能达到 120GW。
工厂方面,公司新增在美国、印度尼西亚、阿联酋规划产能项目,未来将持续提升全球化能力和海外市场竞争力。在供应链端,公司青海基地 210+N 单晶硅棒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实现了 N 型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进一步降低组件产品的综合成本。天合在越南和泰国拥有6.5GW的拉晶切片、 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此外,公司新增在美国、印度尼西亚、阿联酋规划产能项目,未来将持续提升全球化能力和海外市场竞争力。
对于正在变化中的美国市场,天合认为:当地是该公司重要的区域市场和优势市场,2023 年该公司在美国的营收达108亿元,同比增长 99%;2024年在美国市场的出货目标7GW以上,继续实现高增长。面对美国市场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公司凭借前瞻性的全球视野、海外产能的预先布局,已经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应对机制。公司有能力满足美国市场需求,并遵守所有合规要求。
晶科能源:
晶科去年的境外收入占比高达63%,其中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分别为18%、17%和16%。2021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80%、2022年为60%。
与晶澳一样,晶科96%的收入来自于组件。因此晶澳和晶科两家公司的组件王者地位不容置疑,公司在组件的营销渗透、业务体系的布局以及对于成本供应链的把控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它们是组件业务版图中最为强悍的公司。
今年一季度,晶科出货29GW,其中组件19.99GW,同比增长51.19%。公司实现营收230.84亿元,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扣非归母1.91亿。第一季度,企业在欧洲、美国出货占比25%左右。对于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展望:第二季度晶科出货预计环比增加20%,第二季度及下半年的成本端会改善,欧洲、美国市场占比也会提升,盈利会有所改善。全年预计中国出货35%左右,欧洲、美国出货30%,分布式出货占比30-40%。如果按照这个预测,那么今年中国地区,晶科出货的比例会下调(去年是40%),欧洲和美国的总出货占比也略降,其他海外地区的出货占比会放大。
目前晶科的全年订单覆盖了70%,二三季度会集中交付一批。
就海外具体市场看,美国和东南亚地区,晶科的产能共12GW,其中美国组件产能2GW,预计上半年落地。第一季度,美国地区的出货占比为8%,全年出货预计8-10GW,占比接近10%。当前新签订单价格25-30+美分,有缓慢下降趋势。
晶科也表示,今年公司在优势地区中东的市场份额为30-40%,中东出货比例8-10%。
隆基绿能:
去年全年,隆基在境内取得的营收占比为63%,海外为37%左右。其中亚太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和中东非市场分别占比为15.9%、13%、5.37%和3.23%。亚太地区的占比幅度较高,其次是欧洲和美洲地区。另外隆基的组件及电池收入在去年占比为76.6%,达到992亿元,硅棒硅片收入其次,为245.2亿元。
2021年、2022年隆基海外占比为47%和37%。因此2022年和2023年,隆基海外的营收占比是相似的,总收入扩大了很多,海外的优势依然在持续保持。
2022年,隆基在欧洲地区的收入为213.4亿,2023年该收入降低到了168.2亿元。但亚太地区的收入直线升高,从134.8亿提至206亿元,说明企业在亚太地区的开发力度在增强。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硅片出货量同比增长12.26%至26.74G瓦,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16.55%至12.89G瓦,同时分布式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达176.74亿元。
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已建成硅片产能170GW、电池产能80GW组件120GW,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形成硅片产能200GW,BC电池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产能将达到150GW。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同比有望超过20%。公司2024年目标硅片出货量约135GW,电池组件出货量90~100GW。
现阶段,隆基认为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预计这种情况短期难以解决,但不会变得更差。由于许多环节已经处于现金甚至亏现金的状态,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解决客户痛点来推动产业进步和建立竞争优势。
谈及美国市场,隆基认为当地的通关已很通畅,且合资公司已投产。面对新出现的东南亚双反税,公司将确保美国合资工厂的平稳运行,也会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以制定下一步计划。预计上半年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不太理想,但下半年有望显著好转。
隆基力推的HPBC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除了受限地区外,非贸易限制的国家都在发售中。该产品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包括最常规的单面产品、针对痛点设计的有溢价的产品,与top con的产品相比,在价格上有一定差异。
去年市场报价的不稳定性较高,企业接单时面临两种命运:若产业链所有环节价格大降,则接单策略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某环节的价格未降或降幅小,则接单可能导致订单亏损。因此,公司采取相对稳健的策略,对供应市场价格变化进行评估,以判断接单风险并做出决策。今年相比去年,价格波动性减弱,市场处于相对可预测性及平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接单时能清晰判断是亏还是赚,因此公司仍将采取稳健策略,并认为在这一策略下仍能完成既定目标。尽管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光伏行业高速成长阶段即将结束,预计会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全球需求总量突破1000GW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对于具体顶点规模难以给出准确数值。公司接下来的电池技术主要为BC电池,且下一代电池中N型电池比例会更高。
东方日升:
去年全年,东方日升的海外收入占比为53%,为187亿。公司组件电池收入为81.17%,286.7亿元。
去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3.27亿元,同比增长 20.22%,实现归母净利润 13.63 亿元,同比增长 45.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83 亿元,同比增长 55.77%,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6.43 亿元,同比由正转负。
2023 年公司整体实现销售毛利率 14.58%,同比提升 3.89pct,其中电池组件业务实现毛利率 13.63%,同比提升 8.62%,实现组件销量 18.99GW,同比增长约 41%,其中海外出货 8.84GW,同比增长约 9%,占比约 47%,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片自供比例提升,HJT 电池及配套组件量产产能落地,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欧美等成熟市场对 HJT 产品接受度较高,公司实现对美国市场的重点突破,报告期内对美国组件出货 1.44GW,平均销售单价 2.88 元/W,远高于国内平均价格水平。
谈及2023年表现时,东方日升总裁伍学纲表示:从公司的最终落地实现来看,基本符合年初的预期;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与之前规划相近,年度KPI完成得较好。
从过去传统业务光伏组件板块来说,公司不仅完成了从p到n型的技术、产能转换,也在积极投入异质结的规模化量产,由研发端进入制造端、销售端,联动成果不断推进。
因为2023年有着明确的目标、良好的团队建设、以及更优的执行力,东方日升的业务得以腾飞。
现在来看,组件市场价格还是在0.8元到0.9元每瓦徘徊,伍学纲认为“上游或者下游,现在不管哪个板块都没有利润。”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是全行业正在经历产能过剩的阵痛期。目前的困境下,就是要做好内功、掌握好自己的现金流,把公司真正具有特异性、差异化的异质结产线做得更好。
伍学纲表示,目前公司也关注到制造端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更下游的电站、运维等都会因为上游利润的让出而在增大利润。“我们会对一些有基础、有竞争优势的地区进行重点资源的布局,去做电站开发、运维等,甚至包括交易,实现整个光储一体化综合的运作。”
有的市场观点是,今年4、5月是组件价格起势的时间点。对此伍学纲认为可能有点乐观。如果说有的厂商不出货,那么也面临着设备折旧、人员流失等问题,这是两难的选择。尽管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追求现金流及在产能上寻求平衡,或者说在营业额上做一些艰难的选择,但还是会有一些取舍。东方日升认为,2022、2023年的爆发性扩产状态,未来很难再看到。因为从产业角度来说,它放了很大的杠杆,无论是资本方的投入还是各大资源投入,都是跨界的,所以的确有一些泡沫性在,存在着投资的冲动。今年这么卷的情况下,所有参与方都会冷静下来。
从澳洲考察回来的东方日升总裁伍学纲,也深感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我们发现,不少前十名的组件大厂,在海外的组件库存其实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分销库存也就在几百兆瓦,所以组件在海外的恢复速度可能会更快一些。”
从东方日升的角度来看,新产品异质结在一些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比如说,澳洲人就非常喜欢差异化产品,而且对它的延展性也很期待。原先东方日升的战略侧重点是一些发达国家,接下来当组件价格下行、成本降低后,正在崛起的中东非市场、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市场机会都会涌现。“我们已专门成立了针对新兴市场的团队,增加公司的销售网络布局、覆盖度。伴随着央国企的出海,加上我们自己的出海,一起把国内的好产品卖到更多、更广的市场上去。”
对于海外组件价格,伍学纲指出:目前看下来在洗牌没有完成之前,大家可能还会继续卷下去,海外预计在三季度会有新的变化。整体来说,全球组件需求端中一半是来自中国,一半来自海外,无论是民企还是央企,都在倡导出海战略。在近期,伍学纲参加的一个央企生态大会上,核心思想也是希望各方更加团结一致,把中国产品的全球覆盖率再往上提高一些。这对于制造商、央国企这样的项目开发商以及各个区域的分销商来说,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一道新能:
去年出货量在18~20GW的一道新能,已经跻身全球组件出货10强。同比增幅在100%左右。目前公司也在大力布局海外市场。
一道新能高管曾表示:一道新能现在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内市场占整体销售的比例大概70-80%,已准备大幅度迈向海外市场。公司将深入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继德国子公司、澳洲子公司成立之后,我们也在加速布局日本、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夯实全球化发展的足迹。
按照这一趋势,企业最大的增长潜能在海外,海外销售的占比会越来越高,预计3-5年内,海外市场的占比将超过国内市场。未来预计海外市场占比可能会达到70%左右。
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目前是在世界主要区域成立自己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以销售为主,同时开发当地的营销网络,设立海外仓库,培养经销商,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未来,可能在海外把生产制造和营销结合起来,预计将选一些地区投资建设自己的生产工厂。
2024年3月4日,一道新能日本子公司在东京隆重开业,这是继去年德国、澳洲子公司先后开业后,一道新能再度进军新市场,进一步拓展亚太地区业务版图,同时标志着一道新能在海外战略布局中迈出了更加稳健和坚实的一步。
不久前,一道新能DAON矩形组件获颁UL 61215、61730认证证书,标志着DAON矩形组件获得了准入北美市场的门槛,彰显了一道新能的创新能力支撑了高性能、高安全性、高质量的光伏产品持续保持优势。
同时今年4月17日,2024墨西哥光伏展会上,一道新能携DANO矩形系列组件、轻质半片组件等产品首登墨西哥,在拉美高原明珠绽放一道光芒。一道新能此次携DAON双面双玻615W矩形组件,DAON双面双玻465W全黑、黑框矩形组件,475W轻质半片组件等产品亮相墨西哥展。顺应产业链协作共赢的发展趋势,DAON矩形组件以最优的尺寸设计、革新的技术路线再掀N时代高能浪潮,在效率、功率、制造、工艺、运输等多方面突显了集约化优势。DAON矩形组件搭载了业内最先进的TOPCon 4.0 Plus电池技术,8个月3次打破世界纪录,目前电池生产线量产平均效率达到了26.55%;兼具高效率、高功率、高双面率、低衰减、高可靠性等性能优势,能有效降低系统BOS成本和LCOE,保障长期、稳定、高效的发电收益。今年3月,首批DAON矩形组件正式发货开启了墨西哥征程,作为矩形硅片组件最早登陆墨西哥市场的组件厂商之一,一道新能将积极助力当地分销市场的绿色能源应用。
正泰新能:
正泰新能目前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公司在2023年的电池产能53GW,组件产能55GW。公司去年出货组件28GW,增幅高达107%。
去年,该公司的n型TOPCon产能43GW, n型产能占比81%。
2024年(预计):电池产能65GW,组件产能76GW;n型TOPCon产能59GW, n型产能占比91%;2025年(预计):电池产能88GW,组件产能103GW;n型TOPCon产能86GW, n型产能占比98%。
今年一季度,企业全球组件出货量7.4GW,国内占比60%,海外占比40%,n型占比80%。
今年2月,正泰新能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电池在3.0版本的基础上引入行业领先的LIF技术,正式进入TOPCon 4.0技术量产时代。而在完成TOPCon 4.0的迭代升级后,TOPCon 5.0及6.0开发导入也在持续进行中。
技术创新让正泰新能走得更快,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正泰新能走得更远。
为满足美国光伏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求,正泰新能完成多国碳足迹认证,且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均位居行业前列。同时,正泰新能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从自身付诸实际行动的节能减排,到推进上下游企业协同低碳发展,一步步实现供应链全链降碳。2023年,正泰新能发布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布了以2028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并承诺将在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去年,正泰新能盐城基地达成零碳工厂,今年3月,酒泉工厂也完成零碳工厂启动会,预计2028年,正泰新能将达成8个零碳工厂。
近日,Wood Mackenzie和美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光伏行业预计将在2024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去年新增电网装机容量中,光伏发电量占比超过50%,达到32.4GW(dc),2024年预计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5GW的装机容量。而早在数年前,正泰新能便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布局美国市场,如今已成为美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Stelios Antellis透露,为更好满足美国市场的装机需求,进一步推动全球制造的步伐,正泰新能正加快启动美国、土耳其制造基地的建设,为美国以及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并进一步夯实在美市场的竞争力,助推能源转型。(综合券商、企业报告、北极星、财经网站等,能源一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