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PCHi2024透露十大趋势, 化妆品原料产业将如何重塑?(上)

来源: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发布时间:2024-04-08 1222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包装设备及材料 特别报道
面对市场现状与挑战,原料创新无疑是关键。作为化妆品的“芯片”,原料的创新不仅是推动产品更新换代的源头活水,更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功效的基础。

当下的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678亿元,同比上涨4.0%,显示出化妆品市场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然而海关数据方面,2024年1至2月,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累计进口数量为43810.1吨,同比减少14.7%;进口金额为167.9亿元,同比下滑14.7%。

 


对国内化妆品原料市场来说,更为关键的数据来自国家药监局,截至2023年底,新原料备案数量达到117个,其中仅2023年就有69个新原料备案,超过了2021年和2022年总和的21个,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的活跃度显著提升。然而,在这117个备案的新原料中,实际得到应用的仅有47款,应用率仅为39.32%,说明了原料创新与市场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此外,尽管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17.3%,但我国美妆原料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6.3%。这一对比不禁引人深思,我国化妆品原料行业在全球化妆品产业链中的位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仅仅描绘出了宏观的图景,为了更深入直观地探索行业的创新动力和未来走向,happi China在PCHi2024展会上专访了数十家展商,有幸与他们的企业高层管理、研发、市场营销等负责人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获得了不少宝贵的启发。


从合成生物技术的最新应用,到绿色科技的创新实践;从人工智能在化妆品原料分子设计中的精准投入,到对愈发严格的环境与法规要求的积极应对,我们深刻感受到化妆品原料行业正在经历跃迁。尽管面临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多重挑战,但许多企业对科技革新的投入和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持未曾减弱。


面对市场现状与挑战,原料创新无疑是关键。作为化妆品的“芯片”,原料的创新不仅是推动产品更新换代的源头活水,更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功效的基础。每一步创新都在为化妆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化妆品原料的创新将持续驱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篇文章特梳理走访所观察到的 “十大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产业发展概览,感受到行业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趋势1:生物技术运用成熟


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原料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生物发酵技术、合成生物学、重组蛋白技术,为化妆品原料的开发提供了不少新的可能性,不仅有助于减轻对传统自然资源的依赖,还能提高原料的多样性和功能性。例如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活性物,确保成分的高纯度和稳定性之外,还能够大规模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能够生产出自然条件下难以获取或产量有限的珍贵成分。基础科技持续进步,以及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预计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原料行业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深入的研究。


全球首发中文名“璞未”的Provital,带来新品 Shiloxome™以及创新的技术平台 Triplobiome™。“这一平台结合了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的协同作用,旨在开发新型活性成分,利用内生菌本身多样的特性开发出广泛的活性物质,专注于不同的皮肤护理需求。” Provital总裁Ricard Armengol介绍道,“针对转录组学、暴露组学和脂质组学三个层面,Provital 璞未的科学家对Shiloxome™改变的近400个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分析了使用后皮肤微生物屏障变化,及皮肤脂质学分析临床功效。多组学功效研究证明,这支首创的生态系统成分能通过增强皮肤的天然屏障,显著抵御衰老迹象,从而保护皮肤免受污染侵害,也特别适用更年期后皮肤。”


“重组蛋白等新型原料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去年欧莱雅首次将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到面霜中后,禾元生物今年重点推广各种重组蛋白、纤连蛋白、血清白蛋白、溶菌酶以及羊胎素等产品。” 禾元化妆品原料销售总监张明昌表示,其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包括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高效重组蛋白质表达平台和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使得禾元能生产出高纯度、高安全性的重组蛋白原料。此外,禾元还展示了其技术创新和优势,通过基因工程、DNA重组等技术,将人源基因导入水稻中进行表达,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植纳生物重点展示活性多糖系列产品以及生物合成活蛋白,总经理翟春涛介绍,其在小分子多糖制备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成功制备出了高活性的石斛寡糖,并已经获批发明专利。在生物合成技术领域,植纳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成功开发了纤连蛋白,通过复刻纤连蛋白核心活性结构的基因序列,所制备的纤连蛋白分子量小、活性高。


巨诚化工重点推荐的高功效重组蛋白采用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技术,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蛋白氨基酸结构更优化、起效浓度更低。“构建蛋白时,在结构区作序列设计,保证产品的高温稳定性。同源氨基酸序列结构可以更好跟人体组织相容。此外其还具有低敏、低刺激性,100%全人源,产品应用广泛。” 工程师杨家福介绍道。


青然新护业务开发总监邵奇妙博士介绍了其如甄®纤连蛋白针对敏感肌、即时修复的功效,能有效促进内源性弹性蛋白和基底膜上胶原蛋白新生,抵御皮肤老化、对抗光老化。“生物合成既可以合成高功效分子,如重组蛋白类产品,纯分子类产品等,同时利用酶工程技术,也可以使植物提取物变得更有功效。”高能植萃是青然新护的另一个亮点,独创1秒分子膜浓缩技术,可提升100%毛蕊花糖苷含量。针对行业发展,随着备案产品量快速上升,产品安全性问题受到关注,比如重组蛋白时的“对氨基酸序列进行编辑”等操作,邵奇妙认为,“从研究角度上看,可能会增加稳定性,增加透皮性,具有创造性,但就安全性而言,其实需要更多关注。”


“我们将医药、生物、化工等学科的技术优势融入化妆品原料研发,实现跨界赋能。比如借助生物催化、光催化等绿色合成技术,研制出更安全、环保的产品,符合国家双碳战略。” 博深化学公司总经理田龙飞表示,“我们擅长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设计,降低毒性、提高活性,尤其在蛋白修饰、多糖修饰等领域有独到之处。”


三蚁科技董事长肖永坤表示,相信在药用植物中更容易找到真正具有药效的化合物,这也是其选择中草药作为原料来源的基本逻辑。为了更好地利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三蚁采用了生物转化技术体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草药中的化合物进行精准制备,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使功效更聚焦,副作用和毒性更低。三蚁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制备的稀有人参皂苷,即是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制备出的更纯净、更有效的人参成分。此外,三蚁还推出了从三枝九叶草中提取的一款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对于皮肤抗衰、祛皱纹等方面有着令人欣喜的效用。


“从国内护肤趋势来看,未来一定是讲功效、讲机理和讲安全指数的市场,只有把安全作为第一要素,以明确的作用通路搭建功效论、辅以真实的数据作填充,才能称之为‘功效成分’。” 百阜福瑞达事业部总经理及营销负责人韩枫表示,其功效型透明质酸靶点美容产品,均通过其双向发酵平台制备而得。百阜®焕活小分子透明质酸钠使用全新4.0 microbial knife剪切工艺,完成透明质酸的分子量跃迁,分子量低至一千道尔顿。“我们开创了微生物发酵制备透明质酸,替代动物提取。首创以高端植物氮源作为发酵原料替代动物源成分,实现了原材料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润辉生物董事长姬胜利介绍了其多项核心技术,如超分子技术、超导技术及脂质体细胞穿膜肽辅助透皮吸收技术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美原料的渗透性,使产品能够更好地为肌肤所吸收。此外,润辉还利用绿色点击化学的原理开发多种玻尿酸升级迭代产品,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创新选择。“从药物的发展历史和进程来看,化妆品的走向与药物一致。未来美容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化,利用生命的基础物质来促进人的健康美容将成为新方向。我们将继续聚焦生命三大物质:核酸、蛋白质多肽、多糖在医美和化妆品的应用,并加强量子生物学研究,实现隧道式穿越皮肤,开发更多创新产品。”


波顿生物研发经理杜喜林博士介绍了其芙莱芬Fragcine™系列产品与BOTONIL™香兰素,前者通过独特的研发技术,既保留了细胞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和功效,又赋予了宜人的香气,解决了市场上细胞发酵产品气味不佳的问题;后者则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生产的高纯度香兰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趋势2:功效活性物更高效、注重性价比


针对特定肌肤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包括纤连蛋白、神经酰胺、重组胶原蛋白等,不仅来源于高端的生物技术,还针对皮肤的特定需求进行设计,如提升皮肤屏障、抗老化、促进皮肤修复等,体现了化妆品原料行业对于解决具体肌肤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例如通过植物干细胞技术开发出能够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和修复的原料,甘油、透明质酸盐等天然保湿因子(NMF)和多种植物提取物,进阶的维生素C衍生物、熊果苷等新型美白成分,针对头皮屑生成、平衡头皮环境、减少头皮刺激和炎症的锌吡啶醇、茶树提取物等含有特定抗菌和调节皮脂分泌的成分……


“NK1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受体,它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并具有抗组胺作用。而MRGPRX2同样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关键靶向受体,它在过敏样反应中扮演着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关键调节器角色。” 德之馨化妆品原料部中国区总监劳树权介绍了其在敏感肌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解决方案SymCalmin® Avena,通过精准调控新型痒感受体MRGPRX2,能够显著减少不同类型的泛红以及舒缓各类敏感肌问题。“源于有机蓍草的天然生物降解解决方案Supervisome™EPH能显著提升肌肤光泽与健康,这为美白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神经酰胺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皮肤的活性成分,具有优异的修复屏障、保湿抗老等功效,且性质温和,广泛应用于各类敏感肌护肤品和彩妆。赢创大中华区个人护理业务负责人陆鸣介绍了其SKINMIMICS® PRO MB和SPHINOX® Immulance等基于前沿生物科技研发的新产品系列,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和增强皮肤的免疫屏障等多种角度不断探索神经酰胺前沿功效,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护肤体验。“通过发酵技术生产,性能卓越、纯度更高,代表了赢创神经酰胺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唯铂莱总经理陶福平重点展示了其新一代烟酰胺和神经酰胺两大产品,前者通过独特的创新工艺,将烟酸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 (行业标准是100ppm);后者则利用智能生物乐高平台,实现了易用、稳定、高浓度和兼容性高的特点,为化妆品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很多专家认为,神经酰胺将来可能会成为透明质酸之后影响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产品。”


“液相合成技术不仅有利于大规模生产,而且产品纯度更高,符合更严苛的质量标准,不仅在医药肽合成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也非常适合美容肽的大规模生产。” 济肽生物总经理Janet Du(杜娟)介绍了其关键技术,“作为全球首家大规模生产蓝铜肽晶体的企业,济肽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并牵头制定了蓝铜肽的团体标准。独特晶体形态使产品高纯度、高活性、不易吸潮、流动性好、易于保存和称量,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体验。”


肽源首席科学家黄亚东介绍了其三大创新方向:重组蛋白、发酵技术开发原料,及高端制剂递送技术。重组III型胶原蛋白、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以及具有光裂合酶专利的原料光修复酶作为其重点原料,在化妆品和医美领域展示了卓越的功效和安全性。通过菌丝体发酵和单菌及双菌发酵技术,成功开发了功能性原料,如灵芝发酵和裂裥菌素,不仅在保湿性能上表现优异,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有效应对敏感肌肤问题。


“玻尿酸当年是如何从医美渗透到护肤的,重组胶原未来也将复制这一路径。” 聚源生物总经理邹朝晖坚信。其今年重点推出悦娇纤重组纤连蛋白,及“全分子”或“全波段”重组胶原。除新品,聚源还推出聚合有功能性离子的胶原产品,丰富其在皮肤修复、抗炎等方面的功能。同时,通过脂质体、超分子等技术,提高重组胶原的透皮效果。


“针对医美术后修复,仙婷研制的生物合成‘黛莎蒲®玻璃素’能够在水分的作用下形成特殊的结构,促进皮肤细胞在其结构上快速生长并加快创口修复,减少色素沉着和疤痕生成。” 仙婷创新实验室的产品及市场负责人郑晓旻介绍,“御光美肌藻来自一种含岩藻黄素的微藻类,仅需阳光强烈照射便可生长,因此将其种植在水源极少的沙漠中,通过光生物反应器技术培育并提取,实现原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此外,利用发酵酸和茶叶提取物的“仙丽曼®茶粹”能轻柔去除多余角质,促进健康角质再生,使皮肤更光滑、有光泽。


“M6P作为一种生物合成原料,在皮肤细胞级抗衰、能量抗衰以及自噬美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是一款有专利知识产权的中国智造抗衰产品。” 优然生物市场总监何承孟介绍,“公司对于M6P的合成及机理靶点通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一系列功效验证证明了其卓越效果。”


“瑞德林的三因十八肽和源自阿坝高原的金山玫瑰纯露及精油等,以及具有高性价比和供应链安全性的原料,例如在洗护版块备受关注的多效全能的生物发酵聚合物BioPol15等,都是本届展会的亮点。” 上海百好博总经理袁清标介绍,“当下推广新原料,重点需要考虑的是未来供应链的安全,以及是否具备较高的性价比。我们认为,具备以上特点的产品,就具有未来长期推广的价值。” 袁清标补充道。

 

趋势3:功能性成分亦进阶创新


诺力昂北亚区清洗及个人护理商业总监孙敏达介绍了其护发定型(Amphomer®、Dynamx®、Cekol® 30000 )、护肤(保湿剂提供深层渗透补水功效、大麦淀粉天然成分带来舒适肤感、Flexan® II神奇紧致效果)、彩妆防晒(SolAmaze® Natural 天然防水成膜剂持久、防水、耐摩擦)三大主题的天然原料和创新技术。


“MIRASIL品牌包含基础硅油和乳液,硅树脂粉末等,而PURESIL则更专注于技术创新,帮助客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埃肯有机硅个人护理品业务亚太区市场开发经理曹静表示。埃肯个人护理用品的产品线共有15类产品,涵盖护肤到护发多个领域,特别是基于绿色、可再生需求热点推出的弹性体凝胶系列PURESIL ORG系列,其中ORG03作为本次展会的主打产品,具备超级丝滑和光亮性能,降低防晒产品的泛白效果。


全球领先的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制造商Syensqo带来了包括阳离子瓜尔胶系列Jaguar® C162 高性能天然提取瓜尔胶聚合物、Naternal™ EXCEL 生物基可降解天然瓜尔胶聚合物,非硫酸盐系列等多款强势产品和配方解决方案。其个人及家居护理业务开发经理李婷介绍:“Dermalcare® LIA MB 是一款 100% 植物来源的酯化油脂,这是一种符合 COSMOS 标准和可再生原料原则的产品,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净负碳足迹。”


“我们在中国首发了低环状有机硅产品如DOWSIL™ EL-9341和 DOWSIL™ FB-9586LC 有机硅弹性体混合物以及多个生物可降解、生物衍生的个人护理原料方案。”陶氏大中华区市场经理、个人护理事业部负责人谢志静介绍了「智•护•美•源Perfect Me」15个覆盖四大场景的前沿个护原料科技新特色配方。


亚什兰推出了phyteq™ raspberry多功能添加剂,其中包含了覆盆子酮等核心成分,其功能不仅仅是防腐增效,还具有强抗氧化,有助于清除自由基,保护肌肤弹性,在保护护肤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护肤体验。


“作为流变与肤感调节剂专家,海名斯带来了两款具有技术创新和市场优势的新品:BENTONE PLUS GLOW和BENTONE HYDROCLAY 700,均符合全球天然、纯净的趋势。特别是前者,凭借其高效的流变调节和皮肤护理效果,在业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海名斯个人护理亚洲销售总监符玮倩表示。


默克一直是珠光效果颜料的市场领导者,其亚太区化妆品市场部经理Nopparat Pornrattanapitak介绍:“Xirona® Le Coeur以其强烈的色调和出色的光泽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款颜料色彩鲜艳、稳定且纯素,可以作为胭脂红的绝佳替代方案,为化妆品公司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此外,默克还推出了两款功能性填料——Ronaflair® Luminous Glow和Ronaflair® Infinity。这两款产品透明度高、外观自然,能够为肌肤带来自然光泽和抗皱效果,满足消费者对自然、健康肌肤的追求。”


“EstoGel®Max来自于法国PolymerExpert,其充分结合了两种天然高性能油胶凝聚合物的优势,所形成的凝胶具有EstoGel®M的结构和刚度,并保留 EstoGel® Green的柔性和流动性。”DKSH特色原料部大中华区总经理Carole Lin介绍道,“这种组合为油相提供了最佳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具有出色的悬浮能力。其在85°C下易于加工,且衍生产品透明,使该成分成为蜡的理想替代品。”


一直致力于高品质化妆品粉体原材料的研发与生产的联合微粉,此次抗暗沉、光防护以及「护肤化」(Skinification)大趋势三大主题,展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公司华南区负责人陈东民介绍,抗暗沉系列样板和桃花羽系列粉体的推出,针对粉底暗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光防护方面推出二氧化钛系列新品,以其高防晒、高分散、高透明的特性,为防晒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顺应彩妆护肤化趋势的Bloom花泥系列将护肤成分融入彩妆,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美丽肌肤的期待。


“万华化学Carfil®C80依托创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与悬浮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配伍兼容性及短流变性、高透明性、低气味等优势。” 万华化学水性树脂业务部总经理谷雨介绍,“即将上市的WANAROMA®香料系列产品包括WANAROMA®CITRAL柠檬醛、CITRONELLOL香茅醇、GERANIOL60香叶醇60,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日化香精的配制;规划中的芳樟醇系列及其他产品线将为行业带来更低碳的产品、更稳定的供应、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另外已上市的苯乙醇采用的是全球首套氧化工艺,合成步骤少,绿色无污染。”


“由于之前国内油酯乳化剂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有较大差距,因此,欧美和日本进口油酯乳化剂占领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作为新兴起的一家油酯乳化剂民营企业,这几年在产品研发上加大了开发力度,致力于填补国内高端油酯和乳化剂的研发和生产空白。” 江西守信新材料总经理陈利群介绍道,“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达到欧美先进技术水平,和国内众多化妆品行业知名企业开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RH-C229(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一种 MT 结构的挥发性硅氧烷,无毒无刺激,表面张力低,RH-C229在防晒和粉底上应用广泛,清爽性和挥发性都非常好,是目前市面上不属于危化品的挥发性硅油中挥发性最强的。” 润禾材料技术服务工程师杨天强介绍。RH-SR-40(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成膜性能好,不过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配方调制的便利性,润禾今年开始布局预溶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配方溶剂习惯来定制原料形态。


新景新材料重点带来了乙烯基甲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系列产品,公司副董事长兼技术总监阎璟琪介绍了其重点市场推广的几个系列产品,包括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共聚物等,并表示还有一些类似结构的产品正在开发中。

 

作者:John

 

来源:荣格-《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