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墨西哥与印度制造崛起的背后

来源: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发布时间:2023-08-29 455
工业金属加工金属加工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模具及冲模焊接设备及工具其他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测量及控制系统 市场趋势
随着世界继续从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供应链问题中解脱出来,2022年前50个工业化国家的机床产量下降约10%,消费量下降约9%。具体来说,整体机床消费从2021年的873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795亿美元,而生产从2021年的921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826亿美元。

由美国加德纳商业媒体(Gardner Intelligence)撰写的2022年世界机床行业统计调查报告(2022 World Machine Tool Survey, WMTS)已于日前出版,读者可从这一份报告中一窥世界机床行业在这一“无比艰难”的一年的走向。


随着世界继续从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供应链问题中解脱出来,2022年前50个工业化国家的机床产量下降约10%,消费量下降约9%。具体来说,整体机床消费从2021年的873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795亿美元,而生产从2021年的921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826亿美元。


在排名前十的机床生产国中,只有印度和巴西在2021年的水平上实现了增长。排名前二十的机床生产国中,俄罗斯也报告了温和的增长。


正如预期的那样,世界机床消费遵循了一个非常相似的模式。然而,也有一些亮点,前十大消费国中的三个国家出现了增长:意大利的机床消费增长11.7%,印度增长30.3%,墨西哥增长11.5%。


作为老牌的制造强国,意大利强劲的机床消费也许让人并不意外。但印度?墨西哥?或许你还并不了解他们“一跃而起”背后的秘密。

墨西哥:汽车制造业出圈


2023年上半年,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这是自200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首次。


根据美国普查局8月8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6个月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总额达到2360亿美元,打破历史记录;从增速来看,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从国别来看,超过了加拿大的2106亿美元和中国的2030亿美元。要知道,自2009年至2022年,中国一直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近年来,美国一直宣称要打造“更具韧性和更加安全的供应链”,2021年伊始,拜登政府通过《美国供应链行政令》等推动“近岸外包”。与美国相邻的巨大地理优势使墨西哥成为最大获益者。


根据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汽车行业产值已达到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8%和制造业产值的20.5%。目前,共有14个品牌的22家汽车制造工厂、10家发动机生产工厂和7家变速器生产工厂在墨运营。其中不乏北汽、名爵、江淮、奇瑞、江铃、长安等中国车企。


近段时间以来,墨西哥更是出现一股汽车业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第四季度,就有17个国家的62个汽车相关项目官宣落地墨西哥,其中28个是新投资,33个是扩产,1个是收购。咨询公司优赛思称,仅在2022年就至少有10多个中国品牌宣布进入墨西哥市场。今年以来,大众、福特、大陆集团、电产等也密集公布了在墨西哥的投资计划,主要聚焦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领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今年3月特斯拉CEO马斯克确定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建设特斯拉的第五座超级工厂,生产基于新平台的下一代电动车。墨西哥工厂将是特斯拉第三座海外工厂,同时,它也担负着特斯拉2000万辆销量目标的重任。这座工厂的面积比特斯拉上海工厂大20倍,占地超过4200英亩(约合1699.68万平方米)。墨西哥外交部方面曾表示,该工厂投资将超过50亿美元,规划产能为100万辆。


早在1月,墨西哥政府经济部就宣布,通用汽车最近审查了到 2024 年在墨西哥通用汽车拉莫斯阿里兹佩工厂独家生产电动汽车的可能性。此后,通用汽车公司代表在与墨西哥当地政府会谈中称,希望2024年在墨西哥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并预计这一工厂项目将产生5000个工作岗位。


宝马在3月也被传,其在墨西哥价值10亿美元的装配厂很有可能成为宝马在全球的第一个专用电动汽车生产中心。有分析人士认为 ,包括宝马iX3电动车和新能源3系将分别在2027年上下半年量产。


4月,有媒体报道中国卡车制造商福田汽车计划在墨西哥建造第二家生产电动车的工厂,以着眼于生产向美国出口和在墨西哥本地销售的电动汽车,并且还将和电动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进行合作。福田汽车高管预计,到该厂于2025年投入运营时,该公司将有望在墨西哥销售3000辆电动汽车。


QQ截图20230829154647.jpg


3月,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佛吉亚公司表示,该公司斥资1.47亿美元在墨西哥开设了一家生产汽车座椅和内饰的工厂,这是佛吉亚在墨西哥的第32个生产基地。佛吉亚表示,预计到2025年,这家位于新莱昂州、为沃尔沃和Stellantis等客户服务的工厂每年将生产超过200万件汽车座椅。该公司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将在2023年底前把座椅生产能力翻一番。该公司尚未确定生产内饰的时间表,但目标是到2024年生产72万件汽车座椅。


几天后,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宣布在墨西哥华雷斯城扩建新工厂,以扩大下一代SiC逆变器的制造能力。据介绍,采埃孚对新工厂计划投资超1.94 亿美元(约13.4亿人民币),其中第一阶段将投资1.5亿美元(约10.3亿人民币)。新工厂占地面积将超过 2.2万平方米,并将为“多个电动汽车OEM客户增加和补充区域制造能力”。新工厂的建设将在四年内为当地创造500多个新工作岗位。


跟随汽车制造商的脚步,不少国内供应商也开始规划去墨西哥建厂。墨西哥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储量,这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基础材料。目前墨西哥已经探明的锂资源储量为170万吨,排名全球第10。2022年7月,有外媒报道,宁德时代正在评估在墨西哥奇瓦瓦州的华雷斯市和科阿韦拉州的萨尔蒂略市建厂,这两个城市都在得克萨斯州边境附近,宁德时代正考虑在这个项目上投资50亿美元。一直以来,宁德时代都希望在美国建立一家电池厂,但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这一努力复杂化。华雷斯市之所以成为选址之一,部分原因是它靠近能进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杰罗尼莫-圣特蕾莎港口,将为宁德时代提供一条绕过得克萨斯州边境的路线。


不只是动力电池,与车企配套的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在正在加快走进墨西哥的脚步。2022年9月,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在墨西哥投资建厂,主要生产轻量化底盘、内饰系统、热管理系统及机器人执行器等产品,预计总投资额不超过2亿美元。3月,旭升集团表示将在墨西哥投建生产基地,总投资额不超过2.76亿美元,5月下旬,该项目在墨西哥的科阿韦拉州正式启动。7月,爱柯迪拟定增资12亿元,主要用于在墨西哥生产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及三电系统零部件。爱柯迪表示,该项目将助力公司扩张北美市场份额、完善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体系。


墨西哥前总统Porfirio Díaz曾说过一句话,“可怜的墨西哥,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彼时,美国的经济不仅压迫着墨西哥本土产业,也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墨西哥人民投身于更为暴利的毒品行业。


然而,时过境迁,“离美国太近”的含义却悄然发生着改变。但,墨西哥的崛起,会抢占中国的出口市场吗?
答案很明显:很难。


墨西哥对中国的依赖性较大这是最主要的因素。相比于出口,墨西哥更倾向于从中国进口商品,因此贸易逆差逐年增加。2022年,贸易逆差创新高,达到1.07亿美元。从进口商品结构上来看,电子产品、工业器械、车辆及零配件是墨西哥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近两年,这些商品的进口额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其中以车辆及零配件最为典型,2021年同比增幅72%,2022年也达到50%。通过计算墨西哥对应商品中的中国份额,也会发现“墨西哥制造”其实也离不开“中国制造”。

印度:电子制造业突围


印度制造正悄然崛起,尤其在手机生产领域,已经达到了自给自足的水平。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随着手机制造产业生态逐渐完善,印度几乎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整机,而这一情况与2014年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1.8亿部手机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变化背后,与印度积极推动制造本地化政策密切相关。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就提出了振兴印度制造的“Make in India”战略,并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业作为突破口。在此背景之下,一大批大型电子制造商乘东风赴印度投资设厂。除了三星、联想此前就已经在印度设有自己的工厂之外,自2014年以来,vivo、OPPO、小米、金立、传音、Lephone等众多国产手机品牌厂商,以及富士康、纬创、伟创力、和硕、闻泰等众多OEM/ODM厂商均有在印度设厂。


OPPO于2016年在诺伊达建立制造工厂。据OPPO印度官网2021年的一篇文章,这个工厂占地110英亩,约为44.5万平方米,旺季时每月手机产量超过600多万台,员工超1万名。文章还提到,这家工厂不仅组装手机,还可以在6.25秒内印刷完成一个电路板组件或PCBA(印制电路板),引领印度智能手机制造走向前沿。


相较而言,小米在印度的生产规模更大。集团在印度拥有7家工厂,在印度销售的小米智能手机有99%以上在印度本地生产。


2018年,三星电子在诺伊达建设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手机工厂,工厂占地210多亩,建成之后,三星每年在印度生产的手机将增加到1.2亿部。除了两个制造基地,三星还在诺伊达设立了5座研发中心,1座设计中心。三星电子在印度一共雇佣了7万名员工,其电子电器产品也通过覆盖全印度的零售网络提供给了消费者。


8月16日,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已经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开始生产iPhone 15。报道称,苹果今年试图实现印度和中国发货时间的同步。早在2017年,苹果就开始将iPhone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进入2023年,苹果对印度制造的器重有增无减。4月库克访问印度,希望在该国扩大生产规模和智能手机销量,苹果计划到2025年在印度生产1/4的iPhone,到2027年生产一半。


基于此,国内供应商们也在紧随着苹果前往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迁移以保住订单。华泰证券分析师沈晓峰研报指出,中国果链企业中,立讯精密、闻泰科技、TCL科技、欣旺达和长盈精密等A股上市公司在印度设厂。


5月,立讯精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四年前已在印度金奈购买了前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个完善的生产厂区,也有5倍于目前厂房的扩建土地,现在配合欧洲通讯客户在保证3年价量的前提下已在去年底投产,也承接了印度重要通讯营运商的一些网通产品业务。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发文表示,预期苹果将协助立讯精密在印度设立产线,立讯精密可望在未来数年受益于印度市场与供应链的成长。立讯精密已取得2024年最高阶iPhone 16机种 (Pro Max) 的NPI。这是鸿海首次没有取得最高阶iPhone组装NPI。立讯精密的iPhone事业利润将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显著成长。


闻泰科技自2019年开始,持续在海外新建大型生产基地。2020年10月,闻泰科技印度二期456亩制造中心正式开工,2021年3月完成建设并投产,成为闻泰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印度二期工厂除大规模扩充PCBA和整机组包产能外,还增加了器配件部门,具备模具、注塑、喷涂和CNC加工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壳体等整机和结构件制造服务。


2018年12月,TCL集团携旗下显示面板子公司华星光电宣布在印度建立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该项目包括华星光电模组项目及TCL电子智能显示终端项目,华星光电印度模组项目将规划年产出800万片22-55英寸大尺寸电视面板及年产出3000万片3.5-8英寸小尺寸手机面板;智能显示终端项目设计生产32-65英寸整机,规划年产出600万台TV整机,不仅服务于TCL品牌,也给印度市场其他品牌提供ODM服务。


为了实现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的野望,莫迪政府另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领域则是半导体产业。随着新冠疫情推动智能汽车、智能家电和医疗等行业发展,全球芯片需求明显上升。在2021年,“缺芯”从个别企业、个别种类、个别用途逐步蔓延至全球范围、涉及169个行业的全面缺货。印度希望把握这一机遇,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2021年12月,莫迪政府批准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吸引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商投资印度,以构建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生态系统。同月,印度宣布启动“印度半导体任务”,从国家层面统筹半导体行业政策制定和执行。印度政府还通过电子行业“生产关联激励计划”为制造商提供补贴资金。


印度塔塔集团2021年12月宣布将进入半导体制造、封装和测试领域,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半导体领域投资900亿美元,并在几年内涉足先进的芯片制造。2022年9月,印度韦丹塔矿业资源公司发表声明称,将与富士康联手,在西部古吉拉特邦建设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的合资工厂。


此外,阿联酋投资公司和以色列半导体公司合资企业ISMC、新加坡的IGSS风险投资公司均有意在印度建立半导体制造厂。印政府还与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签署协议进行芯片技术合作。


配图3.jpg


6月,美国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科技宣布计划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造一座新的封装和测试设施,将实现DRAM和NAND产品的组装和测试制造,即专注于将存储晶圆转化为球栅阵列(BGA)集成电路封装、存储模块和固态驱动器,并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据介绍,美光古吉拉特邦新的封装和测试设施预计将于2023年开始分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将包括50万平方英尺的洁净室空间的封测厂,将于2024年底开始运营,美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全球需求趋势逐步提高产能。美光预计,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2030年的后半期开始,其中包括建造一个规模与第一阶段类似的设施。该项目的两个阶段的投资将高达8.25亿美元。


尽管好消息不断,印度发展半导体行业面临的困难仍然较为艰巨,短期内其国内芯片制造取得重要突破并不容易。就在美光宣布在印度投资建厂几天后,富士康退出了与印度合资的芯片制造工厂。当地媒体称,至少有两家公司的计划已陷入停滞。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基建落后、营商环境、种姓制度、宗教问题、产业链不完善、劳动参与率低、区域市场分割、脆弱的金融体系、绿色转型的约束等等,都是印度经济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需要应对的挑战。


来源:荣格-《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