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持续加码生产供应创新药品,阿斯利康多维赋能中国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际医药商情 发布时间:2023-08-22 167
医疗与医药医药原料药辅料与剂型给药系统实验室检测设备制药机械包装材料包装设备环保与洁净技术其他
作为全球药品研发的贡献者,阿斯利康持续加码中国无锡、青岛及泰州生产供应基地,深化在华产业链布局,推动创新药品惠及更广大患者。

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药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开始加速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张和战略布局。


阿斯利康作为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及营销处方类药品,重点关注肿瘤、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呼吸三大主要疾病领域。在华发展三十年来,阿斯利康持续加码在华产能,构建精益高效的供应网络,让中国制造惠及全球患者。


近日,阿斯利康与无锡、青岛及泰州签署了多项投资合作协议,将在这些地区加速引进和扩大多个创新药品的生产供应,包括高钾血症药物“利倍卓”、小分子针剂消化药物“耐信”、吸入气雾剂(pMDI)布地格福和糖尿病药物“安达释”(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


这些创新药品不仅涵盖了阿斯利康的核心治疗领域,也体现了阿斯利康对中国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积极响应。


uTools_1692674085775.png


高钾血症新药“利倍卓”


高钾血症(血清钾水平>5.0mmol/L)是一种以血液中钾含量升高为特征的严重疾病,高发于晚期肾脏病和/或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液透析患者或使用常规心脏病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患者罹患高钾血症的风险更高。若未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患者将面临更高心律失常及猝死风险,影响患者整体预后和生存率。


数据显示,近40%的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因为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而面临死亡风险。而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已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更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第六大死因。这意味着众多患者正面临严峻的并发症和死亡考验。


2020年1月6日,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其新型口服降钾药物利倍卓(环硅酸锆钠散)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高钾血症药物治疗领域经历了近60年的空白期,作为中国首个上市的创新型药物,利倍卓的获批标志着高钾血症治疗在中国迎来新时代。


环硅酸锆钠是一种不溶于水、不被吸收的化合物,对钾离子具有高亲和力,能快速降钾并维持血钾稳定在安全阈值。此前,中国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可在快速控制血钾的同时长期维持血钾稳定。


研究数据显示:环硅酸锆钠散服药1小时后即开始起效,达到正常血钾水平的中位时间是2.2小时,48小时内98%的患者达到正常血钾水平。近九成患者治疗1年维持血清钾<5.1mmol/L且在28天持续治疗期间,安全性与安慰剂无差异,治疗1年耐受性良好。


据悉,此次阿斯利康与无锡高新区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无锡加速引进高钾血症药物“利倍卓”新生产线,并于2024年完成小分子针剂消化药物“耐信”的全球生产整合,两个产品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35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也为中国高钾血症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可靠的治疗选择。



小分子针剂消化药物“耐信”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是一种生理现象1,其在儿童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发生率高达 75%2,当反流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达到病理状态或给机体带来不适时称胃食管反流病(GERD)。


研究显示,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轻重不一,通常与反流强度、持续时间、有无并发症及小儿年龄有关,肥胖或超重、反流时间长、胆汁反酸及胃泌素分泌异常等均为儿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当儿童发生呕吐、腹痛、胸痛及咳嗽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可能罹患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当前,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包括抑酸和抗酸剂、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以及以艾司奥美拉唑镁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作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首选药物,通过与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俗称质子泵)不可逆性结合,阻断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后步骤,从而发挥抑酸作用,且预后较好。


2020年 7月 30日,阿斯利康宣布耐信针剂(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获批用于预防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此后,在2022年12月29日,阿斯利康宣布,耐信(艾司奥美拉唑镁)获批用于12岁及以上青少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成为首个质子泵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用于儿科人群,为国内众多饱受胃食管反流病折磨的儿童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艾司奥美拉唑镁药理机制明确,具备超过20年可靠的境外儿童临床研究证据和丰富的上市后儿科临床应用数据。相关境外数据结合针对中国青少年的模型引导的儿科外推分析,共同支持了本次新适应症的获批。


此次阿斯利康将在无锡加速引进高钾血症药物“利倍卓”新生产线,预计于2024年完成小分子针剂消化药物耐信的全球生产整合,两个产品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35亿元人民币。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2018年最新流调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总人数近1亿,40岁以上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慢阻肺患者。《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也指出,我国将贯彻实施包含慢阻肺在内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慢阻肺患者经常会出现因症状的突然加重导致医院就诊甚至住院,即慢阻肺急性加重。据统计,中国慢阻肺就诊患者每年中位急性加重次数高达3次。急性加重可导致疾病快速进展,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损伤,并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数据显示,患者首次急性加重出院后,3.6年全因死亡率攀升至50%,7.7年高达75%。


我国慢阻肺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使用吸入药物常受到一些因素限制,如吸气流速降低,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疗效。


2019年 12月 23日,阿斯利康宣布,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获批用于慢阻肺患者的维持治疗。作为慢阻肺治疗的三联吸入创新药物,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早于欧美获批,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批准该药的国家。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装置的三联药物,其搭载的创新令畅装置是一种主动喷雾装置,患者的吸气流速不影响气溶胶特性。同时,令畅装置应用创新共悬浮给药技术,采用轻质多孔磷脂载体,能吸附三种不同密度的药物晶体,使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一致,并将药物有效均一地递送到大小气道,磷脂颗粒载附的药物肺部沉积率在慢阻肺患者中可达48%。


与双联药物相比,布地格福吸入三联疗法为慢阻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发表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的KRONOS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联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相比,布地奈德/格隆溴铵/富马酸福莫特罗三联疗法能够显著降低52%的中重度急性加重率,并延长到达首次中重度急性加重时间。同时,该药物起效快速并可持续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据悉,8月14日,阿斯利康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新生产基地二期扩容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对总投资额约为4.5亿美元的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进一步增加投资2.5亿美元,增加罐装生产的能力和增加新的吸入气雾剂包装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



糖尿病药物安达释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理生理缺陷导致葡萄糖水平升高,或称高血糖。随着时间推移,持续的高血糖将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将达到7.83亿。在中国,2型糖尿病占整个糖尿病患病人群的90%以上。许多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用药依从性差,仍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中国有约1.29亿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整个糖尿病患病人群的90%以上。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60%患者的血糖水平未达到目标范围。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器官的损伤,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复杂的用药方案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超过半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服用3-6片药物。


此前,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然而,二甲双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起效缓慢、作用时间有限、易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等。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结合了两种作用机制互补的抗高血糖药物:达格列净(商品名:安达唐),一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此前已在华获批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以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双胍类片剂。这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了一线治疗选择。


继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已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获批后,今年 6月 26日,阿斯利康也宣布,其在华获批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8月16日,阿斯利康与泰州医药产业园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计划增资泰州生产供应基地,考虑建设包括安达释在内的糖尿病药物新生产线,通过进一步扩大产能,持续将泰州打造成为阿斯利康糖尿病产品的全球生产基地。去年,阿斯利康宣布在泰州增设糖尿病药物新生产线,将于2023年竣工投产,新生产线年产值预计超过100亿人民币。



持续加码在华产能
构建精益高效的供应网络


在华发展三十年来,阿斯利康持续加码在华产能,构建精益高效的供应网络,让中国制造惠及全球患者。


2001年阿斯利康投资1.34亿美元在无锡建设的生产供应基地正式落成投产,成为阿斯利康当时亚洲最大的生产供应基地,也是阿斯利康建立面向全球供应体系的关键起步。

2014年泰州生产供应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额约3亿美元,为当时阿斯利康在华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2016年建于无锡的阿斯利康中国物流中心,是阿斯利康亚太区第一个独立配送中心。

2022年阿斯利康正式宣布在泰州增设新生产线,将于2023年竣工投产,新生产线年产值预计超过100亿人民币。

2023年3月阿斯利康在青岛新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pMDI)生产供应基地,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4.5亿美元。


目前,位于江苏无锡和泰州的生产供应基地已向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供应世界级“中国造”的优质药物,今年截至7月阿斯利康在江苏进出口总额超过26.5亿美元,同比增幅逾26%。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全球生产运营及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全球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潘斌(Pam Cheng)表示:“阿斯利康非常看重中国生产供应线的韧性和能力,以及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与关注,这些为我们在中国打造世界级的生产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看好中国的产业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在中国打造世界级可持续供应体系,推动创新药品惠及更广大患者,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近期国务院进一步强调以更大力度、更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尤其是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外商投资项目的落地投产。在这样的高水平利用外资的政策引导下,阿斯利康继续加码布局中国的医药生产供应链,近日宣布了对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计划增加投资,对泰州以及无锡生产供应基地的增资扩建。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助力中国医疗行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大增益的同时也充分释放中国医疗产业的优势潜能,让‘中国制造’充分发挥全球价值。”


通过产品线的开拓、本土化的布局,医药行业在“双循环”和加速创新下,中国医药行业系统运作在经历创变。作为创新市场布局的主力军之一,阿斯利康在中国医药行业也在加速扩张。


综合编译自相关企业新闻稿、公开数据等资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