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何谓智能制造?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从信息化到自动化到智能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从传统模式逐渐向现代化模式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智能制造的浪潮。在多年的摸索中,各大行业一步一步探明适合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期杂志中,我们采访到节卡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副总经理万应荣先生,听他从工业机器人的角度,谈谈对智能制造现状,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
当前智能制造的主要矛盾
“智能制造的根本需求其实是来自于消费者,因此要研究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状态,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当前的消费趋势。”万应荣首先总结了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目标是能够快速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当前,个性化需求已成为消费行业的主要特点,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减,黄金窗口期也越来越短,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是先进入市场者有利润可得,后进入市场者无利润甚至面临亏损。上升的人力成本、年轻人不上产线、疫情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当前智能制造的主要矛盾:自动化技术发展与生产需求不匹配。
万应荣表示,当前制造企业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是可以快速部署、柔性灵活定义、智能适应的自动化产线,但是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自动化产线还是传统的非标自动化产线,设计制造周期长、适应性差,设备重复利用率低。
柔性制造的力量
据工信部消息,2012-2021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子学会在组织编写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中指出,基于国内密集出台的政策和不断成熟的市场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增长迅猛,除了汽车、3C电子两大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化工、石油等应用市场逐步打开。根据IFR统计数据测算,近五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110亿美元。
作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从业者,对如何利用机器人来改善制造产线现状,万应荣从技术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智能制造的发展不能只考虑节省人力成本和提升产能,还要关注未来市场趋势。
按照目前的个性化消费趋势,柔性制造在未来会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实现柔性制造,需要设备具有人的优点,手的灵活,脚的移动,眼的观察,以及大脑的判断与分析。其所对应的技术是机械臂、AGV(AMR)、视觉、数字化系统及深度学习算法等。例如近些年火热的复合机器人就是对柔性生产的一种探索,它同时具备了手、脚、眼的能力,但是受限于当前的技术,复合机器人批量落地的场景还非常少。
“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高精度等特性,能够降低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的难度和周期,降低企业对集成商的依赖,加快企业自动化升级的速度并降低自动化设备的重复成本投入。因此,更柔性、更智能的机器人会更适应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万应荣说道。
未来取决于技术
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决心,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在万应荣看来,积极拥抱智能制造的企业可能短期内会增加投入并承担一定的试错风险,但是智能制造是解决当前制造业困局的必经之路。智能制造会加速制造业企业的洗牌,长远来看,能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会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让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轻人愿意进入工厂工作。
在人工成本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未来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会加强对智能制造的投入,需求的增加又会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
当前国内机器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国际领先品牌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大多数机器人企业只能选择通过价格进行竞争,但机器人竞争最终靠的还是技术、服务和口碑,也就是产品的综合价值。所以机器人企业要长远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和技术投入、不断的探索如何解决用户真正的痛点。
“值得欣喜的是国内有不少这样的机器人企业,比如在协作机器人行业,国内企业充当着革新者和领跑者的角色,以节卡为例,在2017年发布的无线示教和图形化编程极大的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门槛,提升了机器人的易用性,为客户带来价值,获得客户广泛认可。”万应荣最后说道。
来源:荣格-《智能制造纵横》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