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从膚(肤)字, 看屏障修护潮流兴起之必然

来源: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发布时间:2023-05-30 273
食品饮料及个护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 特别报道
皮肤还存在一个“酸性屏障”,因为角质层表面呈现出弱酸性(pH值4.2-5.5之间),而角质层深层的pH则倾向于中性。角质层的这种酸化作用,在对抗微生物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配方的时候还要考虑尽量不要破坏肌肤天然的酸性屏障。

很多人,已经忘了“肤”的繁体字如何写了,“膚”者肤也。中国文字乃象形字,文字本身就自带含义。“膚”字部首从“虍”字,代表带毛的虎皮;“胃”代表身体器官胃及其中的食物。胃乃生命之源,《脾胃论》说:“脾胃不足,百病之始”。因此,古人造“膚”字,含义皮肤重要功能就是用坚韧的虎皮来保护胃及其中的食物。人、动物、鱼鸟的皮肤花色各异,但共同的的特点,都是发挥其屏障功能,阻止身体水分的流失、隔绝环境异物的入侵。《黄帝内经》岐伯曰:“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这也从医学上说明皮肤屏障功能对健康的重要性。


QQ截图20230530131434.jpg

图1,兰蔻天猫旗舰店、瑷尔博士天猫旗舰店


中国化妆品过去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混乱到有序的历程。在纷繁芜杂的八九十年代,国内化妆品市场夸大虚假宣传、使用医疗用语之风盛行,各种宣称满天飞、无所不能;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大量监管法规的相继公布和监管趋严,化妆品市场广告宣称逐步规范有序,市场上保湿、防晒、美白和抗皱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化妆品的根本性功能,也依次逐渐被挖掘和发现。


大约于2007年前后,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功效宣称开始觉醒,市场上抗衰为宣称的产品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以抗衰为例,根据欧睿2013年的中国护肤市场报告,2007年至2012年5年间抗衰宣称产品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16.8%;另外以屏障修护为宣称的新品数量,从2015年开始出现大幅上升,2015至2019年5年间,呈现逐年显著增加的趋势。


细胞自然衰老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但日常生活中科学的清洁和防护,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看起来更年轻这一抗衰老的目标,而光老化、压力、炎症、自由基、过氧化产物、环境污染、过度清洁带来的过度脱脂、以及不符合人体生物节律的生活方式等,都会造成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加速衰老。


与古人造“膚”字的思路不谋而合的是,现代科学也认为皮肤的第一功能是屏障作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护好皮肤完整的屏障功能,一切表象功能如保湿、抗敏、美白、抗皱、紧致、祛痘等的实现,都将变得容易许多了,屏障修护理念必然成为皮肤护理的主流。

基于此,提出如下四重屏障理念:


1、微生物屏障
皮肤微生物组,在产业界称“微生态”,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包括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等。皮肤表面微生物与人体是一种共生关系,其作用主要有对抗有害菌和强化皮肤防御,比如阻挡有害菌的入侵,参与皮肤细胞代谢,起到免疫和自净的作用。对于完好肌肤,微生态创造保护性环境,诱导保护免疫反应;对于受损肌肤,炎症反应发生,微生物的保护功能也会受损,同时微生态失衡、有害菌滋生。


皮肤微生态和皮肤屏障功能存在相关关系。资生堂最新研究表明,敏感肌肤上皮肤常驻菌群的多样性较低。以微生态为宣称的品牌,如兰蔻的小黑瓶第二代和瑷尔博士为例,都宣称具有加筑或修护肌肤微生态屏障的功效。


支持微生态宣称的原料主要有益生元(促进益生菌活动的成分)、后生元(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合生元(益生元+后生元)和益生菌(指益生菌的溶胞产品),活的益生菌受法规限制暂不能添加。Ashland研发的专利产品亚麻籽多肽Lipigenine,它是一种益生元,使用后能促进肌肤分泌天然的抗菌肽(AMPs),经过亚麻籽多肽“培训”的表皮细胞,展现出更强的抗菌潜力。


韩国J2K Bio开发的Metabiome HK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利用来自济州绿茶花酵母菌和济州酒酿酵母的芽孢杆菌,采用双微生物合生元两步法发酵技术生产,产品具有促进AMP抗菌肽(Cathelidin LL-37)的合成,属于合生元类活性物。Bioland创造性开发了从顺产新生婴儿皮肤上获得的乳酸菌+透明质酸二次发酵技术,获得的BIODERMIS HDB1303,具有提升抗菌肽表达、维持皮肤菌群的平衡以及多样性的作用,同时经人体功效测试,具有使水分深入角质层深层、抑制TEWL并改善泛红等效果。


整体来说,微生态护肤理念和科技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产学研、皮肤科医院、政府和监管机构等的协同配合,开展长期基础研究。2023年3月上海抗衰老促进会发布了团标T/ZGKSL 002-2023《皮肤微生态调节型化妆品功效评价》,这标志着微生态护肤正式进入标准化时代,它为中国微生态护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上海百好博也作为该团标的起草单位之一,参与了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为微生态的健康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根据该团标的判定标准,宣称微生态调节型化妆品可以通过皮肤菌群多样性(如香农指数)的增加、常驻菌群或致病菌群的相对丰度变化来表征。本文认为,未来微生态方面的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即不同民族、性别、地区、年龄、四季、正常皮肤和问题皮肤等人群,他们之间的表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获得基础数据,这还需要社会各界做大量的投入和长期坚持,更需要政府主管机构的牵头,以便这样的基础研究数据,将来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造福人类,这一点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2、物理屏障
据2023年Mintel消费者调研数据,2022年相比2021年,敏感肌消费者的比例从35%上升至41%。 敏感肌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是因为屏障受损导致的,屏障受损是敏感肌形成的根本原因。


3.jpg

图2


如上图2所示,左侧正常皮肤,紧密连接堆叠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右侧问题皮肤,细胞间连接紧密度降低,细胞间脂质成分丢失,砖墙结构脆弱,经皮失水增加,同时皮肤干燥缺水,角质层渗透性增加,外界刺激物质更易进入到皮肤中;刺激物加剧炎症反应,导致瘙痒、刺痛及红热等不适症状出现,因此物理屏障的修复是敏感肌修复的重中之重。


胞间脂质是角质层中唯一连续的结构,对于维护皮肤通透性屏障至关重要,其中,脂质双分子层的形成,发挥最关键的疏水屏障功能。


a-胞间脂质; b-脂质双分子层
图片3来源,J Invest Dermatol., 2022 Feb;142(2):285-292


• 神经酰胺:~50% • 胆固醇:~25%• 游离脂肪酸:~15%

图片4来源, Zoe Diana Draelos,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2016


生理脂质的构成如上图4所示,可以看到,补充神经酰胺是修复物理屏障的最重要步骤。
衰老的过程,伴随着皮肤中神经酰胺水平降低(见图5);同时,对于各种问题皮肤,也表现为不同型的神经酰胺缺失(见图6)。


除了神经酰胺,补充适当比例的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也是配方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按照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3:1:1摩尔比进行皮肤脂质补充,可达到加速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


图片5,图片来源:A.V. Rawlings et al. in Biocosmetics-Skin aging, IFSCC, vol. I, (1993) 31-45 .

图片6,图片来源:Motta et al (1994), Paige DG et al (1993), Pershho et al (1988), Di Nardo A et al (1998), Di Nardo A et al (1996)


图片7,图片来源,Zoe Diana Draelos,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2016


除了直接补充神经酰胺等生理脂质,还有一类产品是能够促进神经酰胺等生理脂质合成,也是很好的屏障修复活性物,Ashland开发的亚麻籽多肽Lipigenine,除了前文提到的可促进肌肤自身防御盾抗菌肽的生成,还能基于促进HMG-CoA还原酶的表达,提升自身生理脂质的合成,ex-vivo试验证明,Lipigeine能够在离体皮肤中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生理脂质的合成。


image019.jpg

图片8,图片来源:薇诺娜天猫旗舰店


另外,皮脂膜也是物理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脂膜是皮肤表面的一层疏水保护膜,主要成分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天然皮脂,比如角鲨烯和蜡质等,而角鲨烷和霍霍巴油及其衍生物与上述天然皮脂的成分结构相似,成为流行的替代成分,得到广泛应用。如玉泽皮肤屏障修复保湿霜,宣称使用植物仿生皮脂技术,模拟与天然皮肤屏障结构相似的成分,与皮脂亲和相容,达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3、抗氧化屏障
自抗衰老成为化妆品主流宣称以来,消费者逐渐认识到,氧化和自由基,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最重要因素,这就是近年来抗氧化风潮兴起的根本性原因,也将成为永恒的潮流。


自由基学说(The 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由Harman 于1956年提出,指出自由基破坏细胞成分、攻击结缔组织,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最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


引起肌肤中的“核反应”活性氧自由基ROS是大多数问题的源头,肌肤自由基可进一步引起:脂质过氧化,蛋白质与DNA等大分子损伤;表现在肌肤层面则是青春痘、炎症、色斑、皮肤暗沉、皱纹、老化及屏障受损,可以说,自由基是肌肤“万恶”之源。


QQ截图20230530134342.jpg

图9,珀莱雅官网


传统的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物如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白芦藜醇、虾青素、原花青素等,都因为配方稳定性、变色、抗氧化效能等因素,没能获得广泛和大量的应用。近年来麦角硫因异军突起,因其内源性成分、通过细胞膜OCTN1蛋白的智能表达实现对麦角硫因的智能化吸收、稳定性好和长效抗氧化(半衰期超过30天)等优势,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明星抗氧化成分;同时,已经流行近10年的富勒烯,因其强大的捕捉自由基能力,被称为自由基海绵,也受到广泛的追捧。


抗氧化抗自由基的深入,近年也带动抗糖化潮流的兴起,蛋白质糖基化也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脱羧肌肽是这个赛道上的闪烁明星,未来,氧糖双抗理念也将维持长期的热度,长盛不衰!


4、免疫屏障
皮肤中有许多免疫细胞,起到防御、稳定、监视的功能。免疫屏障失衡可引起皮肤不适。
本文探讨的免疫屏障的功能,在于不损伤免疫体系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免疫体系过度反应,改善在各种环境下皮肤舒适度。简单来说,炎症反应有如下几种通路:



10.jpg

图10,亚什兰敏感肌相关研究


炎性衰老(inflamm-aging)的概念由C.Franceschi等在2000年首次提出,它是衰老研究大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炎性衰老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皮肤屏障一旦受损,受损皮肤屏障、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反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解决敏感肌肤问题。


QQ截图20230530134903.jpg

图11


来自美丽修行2023年大数据10大宣称抗敏的成分有:积雪草、神经酰胺NP、甘草酸二钾、马齿苋、依克多因、β-葡聚糖、α-红没药醇、北美金缕梅提取物、金黄洋甘菊提取物和益母草。其中,甘草酸二钾和马齿苋拥有庞大的产品使用基数和悠久历史使用验证、再加上当下中国成分浪潮的兴起,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新秀依克多因,得益于最新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进步,价格成本大幅降低,将诱发更多商家加大使用。此外,维稳类成分如蘑菇葡聚糖SC-GLUCAN,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皮肤自身防御力,抑制TLR-2表达,防止炎症发生;以Rosavin(络塞维)为活性标记物提取的红景天提取物(RHODIOLA EXTRACT),通过抑制P物质释放,改善神经源性皮炎;广藿香提取物CB2-skin , 则通过激活CB2受体,释放β-内啡肽,减轻缓解辣椒素受体TRPV1激活带来的不适,避免感觉神经过度兴奋。抗炎和维稳成分的合理添加,是配方师设计配方时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也是免疫屏障功能修护的体现。


除此之外,皮肤还存在一个“酸性屏障”,因为角质层表面呈现出弱酸性(pH值4.2-5.5之间),而角质层深层的pH则倾向于中性。角质层的这种酸化作用,在对抗微生物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配方的时候还要考虑尽量不要破坏肌肤天然的酸性屏障。


当下民族化妆品品牌正在走高质量发展、争创品牌之路,配方设计理念回归优先屏障修护这一治本之道,是一个必然,和“膚”字所启示的,皮肤的根本性功能是屏障,有异曲同工之妙!愿屏障修护优先的理念永存,助力民族化妆品品牌做强做大,早日成就世界名牌。


最后,特别鸣谢上海曙光医院皮肤科张慧敏教授“膚”的灵感。


上海百好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袁清标


参考文献:

1. 刘玮. 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 https://corp.shiseido.com/jp/newsimg/2960_u0j92_jp.pdf
3. Mack MR, Kim BS. The Itch-Scratch Cycle: A Neuroimmune Perspective. Trends Immunol. 2018 Dec;39(12):980-991. doi: 10.1016/j.it.2018.10.001. Epub 2018 Nov 21. PMID: 30471983.
4. J Invest Dermatol., 2022 Feb;142(2):285-292
5. Motta et al (1994), Paige DG et al (1993), Pershho et al (1988), Di Nardo A et al  (1998), Di Nardo A et al (1996)
6. Zoe Diana Draelos,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2016
7. A.V. Rawlings et al. in Biocosmetics-Skin aging, IFSCC, vol. I, (1993) 31-45.
8. 张蕊,仝媛媛,陈龙,牟依,文帅,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20
9. 夏世金,孙涛,郑松柏,张伟,炎性衰老的研究,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7卷第3期
10. Mack MR, Kim BS. The Itch-Scratch Cycle: A Neuroimmune Perspective. Trends Immunol. 2018 Dec;39(12):980-991. doi: 10.1016/j.it.2018.10.001. Epub 2018 Nov 21. PMID: 30471983
11.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6;19:296–302 DOI: 10.1159/000094670


来源:荣格-《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