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为期10天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3上海车展”)于4月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闭幕。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上海车展受到了全球汽车行业高度重视,吸引了诸多整车、汽车供应链和汽车科技企业的参与。本届上海车展,中外车企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展出明星产品,发布最新技术,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据统计,整车展区展出车辆1413台;全球首发车93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28台)、概念车64台;新能源车型271个(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型186个),新能源展车513台。本刊记者奔赴车展现场,深度探访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看看这一款款让人目不暇接的新车型、经典车型背后都有哪些“黑科技”支持,以及我们从中能洞察汽车行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
拥抱电气化的大趋势,三电技术依旧是核心
让我们把时间轴倒回到十年前,2013年的上海车展首次将新能源汽车的亮相作为一大亮点,而如今,对于整车制造商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布和亮相已经成为标配。据统计,本届上海车展发布亮相的新车达93款,其中新能源车型69款。中国作为在新能源赛道上奔跑的最快的市场之一,自主品牌开始“扬眉吐气”,在车展上崭露头角。
自主品牌在2022年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过大众成为销冠,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市场发展趋势的一隅,当然这背后离不开诸多电气化相关的技术发展,三电技术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
本届展会上,舍弗勒展示了丰富的电驱动产品系列,涵盖高效的电驱动专用轴承、执行机构、电机到混动模块及纯电驱动系统。针对日益受关注的800V高压应用,舍弗勒展示了三合一油冷平行轴式电驱动桥、双电机同轴式电驱动桥等产品。舍弗勒还展示了一款四合一电驱动桥,该产品在集成电机、减速箱及电机控制器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了热管理模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效率更高。
博泽也带来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面的多款创新解决方案,为其未来发展注入创新力量。展台上,博泽展示了以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电子空调压缩机。该方案不仅环保,而且在低温环境通过大排量/功率调节动力电池至最佳工作温度,可实现电动车安全高效地超级快充,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里程。
无模组技术(CTP)设计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省去了模组框架,因而可减少组件总数。更高的能量密度有助于提升续航里程,而组件数量减少意味着成本优化和轻量化。杜邦的BETAFORCE™ TC具有导热性,可实现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结构性粘接,有利于进行均匀热管理,助力安全行驶和提高性能。此外,该产品还有助于电池快充,可用来将主动冷却单元粘接至电芯或模组。BETAFORCE™ BM胶粘剂可在汽车至少十五年的预期使用寿命内提高其耐用性。
此外,爱尔铃克铃尔在锂电池技术领域声名鹊起。例如,该公司为纯电动汽车BMW i3提供的电芯连接系统,这款关键部件可以提供电流传导以及电压和温度监测功能。爱尔铃克铃尔在设计和制造大型塑料部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因此同样可以为CTP应用提供电芯连接系统。展会现场,爱尔铃克铃尔展示了采用单层柔性电路,适用于方形电池的电芯连接系统。
在新能源整体发展浪潮之下,汽车的技术路线向着多元化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新技术及新产品崭露头角。除了为锂电池系统带来解决方案,爱尔铃克铃尔集团与彼欧集团合资成立的EKPO燃料电池技术公司也带来了最新的氢能解决方案。2022年底,半自动化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线调试完毕,EKPO在国内生产的第一台电堆已经正式下线。
智能座舱打造极致驾乘体验
在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在智能化方向脱颖而出,打造核心差异化卖点成为整车企业及供应商重点聚焦的方向。竞争差异和个性化主要体现在软件和内饰方面。对于内饰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更加智能化,例如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更智能的交互能力,以实现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操作和控制;可持续化,对于材料的选用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加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内饰的多场景应用,造型和功能的快速迭代,快速响应上。
格拉默内饰系列的一个创新亮点是以隐藏式、简洁、无缝的表面来满足未来极简主义设计的趋势:在其展位上首次展示电动出风口的新产品——这种新一代的出风口是电子控制的,提供间接的空气流动。这意味着乘客可以完全通过空调系统来调节车内的温度和通风,其余的就交给电动出风口。
智能时代,座椅是提升汽车舒适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博泽电动长滑轨和零重力座椅解决方案将深度诠释驾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作为座椅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博泽电动长滑轨的调节行程可从350毫米至最大2米,支持座椅更柔性和灵活的布置,隐藏式导轨布局及线束一体化解决方案保证车内整洁美观。博泽的零重力座椅方案具备20向舒适性调节,均匀分布体压,让乘客体验量身定制般的专属坐姿。此外,三点集成式安全带设计以及直流无刷电机,让座椅在车辆预见碰撞危险时能实现安全地快速复位。
Unity中国发布了“Unity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3.0”,在汽车行业竞争主阵地向软件与体验转移的关键期,为车企全面展示了打造智能座舱的新锐捷径。据介绍,Unity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3.0可在驾驶状态下,根据周边路况实时生成的超写实风格3D地图导航画面,能够为驾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体验。据悉,Unity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16家造车新势力。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硬件依然是基石
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在电驱、电机、热管理、底盘控制等方面发挥优势,新切入汽车赛道的供应商利用软件算法优势继续深耕智能化技术,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核心领域激烈竞争。更健全的软件解决方案、更高算力的底层芯片、更集成化的中央计算平台、更精准的感知系统更受青睐。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玩家出现在传感器、软件、芯片等智能汽车的核心赛道上。
作为软硬全栈、全周期的可持续平台,福瑞泰克ODIN智能驾驶数智底座,以传感器、中央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法和数据闭环四大模块为支柱,通过部署在每个模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积木式模块化的服务,联合客户及合作伙伴持续进行系统集成与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和优化,实现真正平台化、客制化、高性价比的量产解决方案。
大陆集团首次推出了其跨域的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这是跨域集成车辆动态控制功能的第一步,除了集成提供原有的车身控制及整车网关功能,例如:访问内/外部照明以及无线软件更新的管理和诊断功能之外,它还集成了底盘控制应用,如阻尼控制、自适应空气悬架和底盘调校等跨域整车控制功能。
此外,近年来边缘计算产业蓬勃发展,而边缘计算在智能汽车行业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对应单车智能的车路协同,即在路端部署相关产品,打造“车-路-云”整体联结的智能生态。黑芝麻智能开发了基于华山二号A1000芯片的边缘计算AI模组华山SOM,并推出针对生态合作伙伴的核心板开发者计划,提供SOM产品和配套的开发者套件,希望以此赋能相关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厂商和用户将由一次性的买卖关系转化为全生命周期的合作关系,形成“用户不断提供数据、厂商不断扩展服务”的良性循环。商业模式正在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而服务的收益占比会逐步增长。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向着从低速到高速,从封闭到开放的方向持续演进,汽车电子电器架构迈向中央计算,集中式架构可实现感知共享、算力共享、电源共享等,软件统一架构,支持功能不断进化迭代,使得智能汽车自学习、自成长。此外,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软硬解耦是面向服务架构进行功能迭代,促进汽车“成长进化”的重要途径。
当然,硬件设备依然不能忽略。车载传感器作为本届车展极具可看性的一大赛道,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是很大的亮点。
在本届车展上,法雷奥展示了其备受赞誉的第三代激光雷达扫描仪SCALA 3。法雷奥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激光雷达SCALA 1和SCALA 2实现了在交通拥堵情况下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由于支持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和更快的车速,SCALA 3极大地增加了车辆的操作领域,从而提升了客户价值。
为实现下一代的安全性能和自动驾驶,中国市场对激光雷达有着强烈的需求。制造数百万量级的激光雷达对工业化是一项艰巨的挑战,Luminar在上海车展宣布与TPK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作为第一阶段,新工厂将具备年产达60万个Luminar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能力,以支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汽车制造商的合作项目。此外,该工厂有能力在需求提升时进一步扩大产能。
Ambarella(安霸)宣布推出基于安霸新一代CVflow®3.0 AI架构的车规5纳米制程AI视觉系统级芯片(SoC)CV72AQ,面向汽车应用市场。通过最新CVflowTM架构,在同等功耗下,CV72AQ的AI性能比上一代产品CV22AQ提高了6倍,还可高效运行最新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高效的AI性能让CV72AQ能够同时支持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的融合。
企业纷纷强调在中国市场扎根的决心
今年是法雷奥集团成立100周年,在过去近30年里,法雷奥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布局。如今,中国已成为法雷奥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法雷奥在中国由四大事业部(热系统,视觉系统,动力总成系统,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法雷奥售后组成,在积极开展业务的同时,加强与本土供应链的合作,为中国市场提供本地化生产。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表示:“2022年,法雷奥启动了‘Move Up’计划,确定了四个符合市场趋势的战略发展方向:推进电动化、加速高级驾驶辅助、重塑舱内体验和全域智能照明。这四大技术领域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变革的核心。该战略在中国实施的第一年就成绩斐然,实现了7%的销售额增长,表现优于整体市场,且订单额达到销售额的2.2倍。”
在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呈显著增长趋势,并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等主流趋势领域引领变革。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中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潜力。以深耕本土为其核心发展战略之一,FORVIA佛瑞亚集团已与中国本土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建立了深厚的伙伴关系,与超过40家全球及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开展合作。
佛吉亚首席执行官柯瑞达(Patrick KOLLER)
“得益于佛吉亚与海拉30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发展,FORVIA佛瑞亚集团与中国汽车市场建立了牢固且持久的关系,是中国汽车厂商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期待与在华汽车厂商一起,共绘‘智行合一’的移动出行未来。”佛吉亚首席执行官柯瑞达(Patrick KOLLER)在车展现场介绍了集团在全球和本土市场的动向。
对于大陆集团来说,中国市场充满了潜力和活力。凭借“扎根市场,服务市场”的本土化战略,大陆集团持续推进在中国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大陆集团在中国的投资超过30亿欧元。首个长沙5G工厂已经于2022年12月投入运营。大陆集团长春技术中心新的研发办公楼也已于2022年9月正式启用,这将进一步提升大陆集团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研发能力。同时,大陆集团与中国本土企业地平线、映驰以及魔视达成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加速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大陆集团是业界唯一一家能提供从路端到云端、从轮胎技术到软件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公司。凭借正确的战略和调整后的组织架构,大陆集团正在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重新定义汽车。中国是大陆集团最重要的发展市场之一,我们将秉持本土化战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司徒澈强调。
自1995年进入中国投资生产以来,舍弗勒持续推进本土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电驱动桥产品、混动模块、轮毂电机、智能转向系统等创新产品陆续在中国投产或即将投产,位于安亭的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太仓新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本土研发和生产能力。
“电气化和智能驾驶等行业趋势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产业需求,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科技事业部总裁陈相滨博士表示,“面对市场发展,舍弗勒将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打造技术上领先且兼具成本效益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我们深度本土化的能力,快速、灵活地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今年适逢爱尔铃克铃尔在中国成立30周年。1993年,合资企业长春爱尔铃垫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如今爱尔铃克铃尔在中国已经有四家工厂——长春、苏州、青岛和重庆,拥有1400名员工,2022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3.73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始至终都是我们业务的关键。我们将持续系统地加强核心业务以及深耕替代驱动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从而更加精准地应对出行趋势和变化。”爱尔铃克铃尔集团全球CEO Stefan Wolf博士说。
“就开发周期而言,中国的时钟比其他地方更快。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市场上,那些敏捷、快速和灵活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对格拉默来说,重要的始终是在中国建立强大的本地网络。”格拉默全球及EMEA区研发副总裁Harald Schulmeyer说道,“通过本地化的工程、制造和采购,我们可以对客户的要求作出即刻的反应,并能够快速实施这些要求。”
写在最后
走进2023年,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6.1%,据亿欧智库较为乐观地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为47.5%,若保守预测,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为41.7%。没有人再怀疑汽车电气化的大趋势,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在加快脚步,生怕赶不上这一变革的浪潮被时代抛弃。太多前车之鉴。
与电气化相呼应的智能化也是一大趋势,中国的智能化并没有一味地跟随传统汽车巨头,而是靠换道超车带来了诸多颠覆性的创新技术,甚至在引领行业的发展。当然,现在不是去“躺平”享受成果的时候,对于企业来说,“卷”技术是不可避免的,修炼核心竞争力永远不是口号。
尽管受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采购和物流成本上升的影响,市场环境仍然充满挑战,但诸多外资以及合资企业对中国依然充满信心。“在中国、为中国”是其强调最多的一个slogan,本土化的生产、研发以及本地团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带来诸多助益。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不再仅仅是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具有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国,本土车企“出海”不再是新闻,本土拥有核心技术的供应链企业开始掌握一些话语权,我们也期待看到海外汽车市场中更多的中国元素。
来源:荣格-《国际汽车设计及制造》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