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首先,让我们来回看中国化妆品这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一、纷繁芜杂中蹒跚起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化妆品开始起步,民营化妆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时的从业者大多从模仿国际公司产品出发,以如何把产品卖出去为终极目标,还看不到品牌思维。法规监管不健全、产品开发无章可循、违规添加比比皆是、夸大和虚假宣传习以为常……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只有极少数像上海家化这样先知先觉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带着品牌建设理念发展至今,遗憾的是不少当时的知名品牌,少女之春、绿丹兰、金芭蕾、东洋之花、小护士、丽花丝宝等都已经鲜有人知了。
二、渠道下沉中品牌意识萌芽
从2000年到2010年,是行业发展渠道为王的黄金十年,大量有渠道基础的民营企业家争先恐后地在广州、上海创立他们的自有品牌、OEM/ODM工厂,或者逐步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尤其是2008年化妆品从卫生部管理归并到药监管理之后,化妆品的生产、包装、销售、宣称逐步规范化,第一阶段的乱象基本被消除。该阶段的代表企业有百雀羚、伽蓝、上美、珀莱雅、相宜本草、韩后、滇虹,中山丸美、广州环亚等,这一批民营企业抓住国际公司仅占据一二线城市的机遇,迅速下沉三四线乃至广大的农村市场,获得快速扩张和成长,品牌意识也开始产生,华东地区规范、严谨的消费者品牌认知也初步形成。
三、「触网触膜」涅槃重生
从2010年至2020年,随着房地产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大大提速,大型卖场、连锁超市和CS渠道等快速下沉,国际品牌借渠道下沉快速进军三四线城市,大大压缩了民族品牌的生存空间。
所幸的是,民族品牌抓住了两个生存契机。
一是面膜品类,由于国际巨头和国外市场对此品类不熟悉,民族品牌快速崛起并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成就了“一叶子”、“美即”、“相宜本草”、“膜法世家”等知名面膜品牌和国内巨型面膜加工企业“诺斯贝尔”,直到2016年欧莱雅收购“美即”后,国际性公司才大举进入面膜渠道竞争。
无独有偶,亦是国际公司的后知后觉成就了中国电商迅猛发展的十年,民族品牌借助电商渠道赚的盆满钵满,2018年之前,无论天猫双十一和全网销售top排名,几乎是民族品牌的天下,从2018年开始,国际性公司大举进入,局面立即反转,至2020年,双十一top10排名,民族品牌的身影不断减少,排名也逐年靠后。
看到这儿,我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过往30多年,中国民族化妆品的发展是在国际公司的夹缝中生根、发芽、成长的,而此时此刻,我们过去仰赖的「乱中取胜」、「渠道先发」、「触网触膜」优势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全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模式,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作为一个可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行业,在未来这个文化与品牌共舞的时代,如何把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植根品牌基因?二是如何解开“功效”难题,打开“功效”市场突破口?自2020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发布,“功效”正在不断发展成中国化妆品市场最鲜明的特点。三是如何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助推民族化妆品品牌健康发展?
基于此,对未来民族化妆品品牌建设思考如下:
1.文化自信
从品牌营销金三角看,最低一级是卖产品、没有任何定价权,利润微薄;中间一级卖功能,有一定定价权,利润稍有提高,但品牌意识偏弱;只有最高级文化营销,拥有自主的定价权和完整的品牌形象、利润丰厚。要知道,到了文化营销阶段,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你的产品,更是你输出、传播的文化或者生活方式,试想如果有外国人来向我们推荐中医中药为理念的产品,我们是否觉得格格不入?民族品牌现在需要考虑的是,10年之后,当你的产品走出国门,你将带给外国人什么样的价值文化?因此,在最初的品牌建设中,需要留心加入中国元素,中国地大物博,有中医中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儒道释、易经文化等,各个地域都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要素,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中国元素,敢于在一开始就嵌入到品牌中,并在宣称上自信地宣传、持之以恒。很欣喜看到的,现在已有一些品牌先知先觉,如佰草集、六神、相宜本草、云南白药、片仔癀皆以中草药为宣称;自然堂以喜马拉雅做为其地域标,薇诺娜植入其公司发源地云南的“普洱茶”,百雀羚作为90+的国货老牌,守护东方文化,以科技新草本赋能中国女性东方之美,花西子以中国千年古方养颜为智慧以花养妆,御泥坊以宫廷盛唐文化,欧诗漫以珍珠等,所有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开始!
2.摒弃爆品思维、建立大单品战略
诚然,爆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进入品牌营销模式,爆品模式和品牌战略就发生矛盾,消费者之所以认识品牌,是从产品开始的,并通过持续购买和使用,形成对品牌的忠诚乃至转传播。只有大单品可以承载品牌,就像消费者通过六神花露水、六神沐浴露认识“六神品牌”;通过小紫瓶认识“自然堂”品牌;通过小白灯认识“欧诗漫”品牌等等。爆品和大单品的共性是量大,但爆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可能只有1年左右;大单品就不一样,生命周期要考虑可以延续数年到数十年,不断迭代升级,固化和提升品牌力。
3.坚持长期主义。
过去民族品牌“快”、“变”、“新”的发展模式,在当下的法规和功效护肤时代,已经变得不太合时宜,因为市场需要的是有长生命周期的产品,需要的研发周期及评估备案周期也就大大延长,开发新品的成本也大幅提升,过去的跟风“快”出产品已经变得不太可能;“变”仍然是需要的,但最终还是要以功效评估为依据,不能为变而变;“新”、代表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但创新,都需要建立在安全、合规、功效评价的基础上。所有这些,都指向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之路。
4.加大研发投入,挖掘品牌核心原料或科技。
高质量制造政策的加持下,民族品牌要从自身品牌调性出发,结合目标消费人群,以及时代的科技,强化与科研单位、院校以及原料生产企业的合作,挖掘、研究、和开发有自身特色的原料,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独享专用,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国际高端品牌正是以自身完整的研发能力为生命力的。
5.重视和强化配方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成分党大行其道,但一个有生命周期的产品,一定来自于一个经过潜心研发的完整配方设计,而不是仅仅是靠里面某个成分,正确的理念必需得到宣扬。此外,传播完整配方的理念,也符合中国注重整体的文化,就像中医中药理念一样,那就是功效来自于一个完整方子,经过精心炮制而成,而不会刻意宣扬其中某个成分,这样更加符合我们的文化自信。历史可以为鉴,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依靠大多数来自美国的科技和电子元器件,经过精心设计和组装,所生产的产品性能大大优于美国的同类产品,返销美国获得过巨大的成功,这样的设计和组装过程,与我们化妆品配方研发何其相似,因此,完整配方作用需要得到正确对待。
6.科学和艺术并举,Marketing和科技同行
有人说,化妆品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艺术的要素,这个不无道理。化妆品的科技性和科学性不用多解释,皮肤生理学、功效评估、安全性评估以及表面化学理论等,可以说明一切;其艺术性属性则来自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宣称等,脱离了科学科技的Marketing(市场营销),将令产品变得没有内涵;一个好的产品同时还需要好的艺术包装和Marketing, 以吸引消费者的初次购买和再次购买,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品牌知名度,以至形成知名品牌。
7.全国性品牌需要多渠道并行
不容置疑,过去10多年电商和新媒体带货渠道兴盛,给众多品牌带来巨大的收获,包括产生了许多以电商为主要渠道的新锐品牌,如“花西子”、“阿道夫”、“完美日记”、“纽西之谜”、“阑”、“优时颜”等,但要成为全国性品牌乃至世界名牌,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新锐品牌,都需要线下渠道的占领.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线上交易经多年疯狂增长已快到瓶颈、疫情压抑之出行释放带来的线下购物回归,线下交易的乐趣在于“逛”,物极必反自然规律的显现,都暗示未来线下渠道可能出现大的反弹。总之,要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品牌,毫无疑问需要线上和线下多渠道并行发展。
8.定价自信
曾经引以为豪的“价廉物美”这个口号可能是一个伪命题。高品质的产品、特别是名牌的产品,期盼低价是不现实的。民族品牌在未来品牌成长的路上,应该一手潜心研发提高产品品质,一手强化品牌形象宣传,在此基础上,要逐步更加自信地自主定价。一个相对合理的高价,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回看30多年前的中国家电市场,当时国际品牌如松下、SONY、夏普、东芝、日立、三星等高高在上。经过民族家电企业家们如任正非、董明珠、雷军等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今天的家电市场,华为、格力、小米等品牌,已经和国际巨头平起平坐。我们的民族化妆品行业呢?再过5年、10年、20年,谁将成为化妆品界的华为、格力、小米? 我们翘首以盼。
来源:荣格-《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