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亚洲循环经济和循环包装方面,中国不再是追随者。
很多首创和新技术、新设计诞生在这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可持续包装的新产品和新案例正变成实例,这离不开包装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在2023陶氏公司“共促循环应用”圆桌论坛上,宝洁公司可持续包装总监Neo Yang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分享了他们的所见所闻。
宝洁:让更多的单一材质走向产品包装
作为2022陶氏包装创新奖铂金大奖的赢家,宝洁的空气胶囊由百分之百的PE(聚乙烯)材料制成。据宝洁公司可持续包装总监Neo Yang介绍,宝洁在中国是从2017年开始进行电商包装的特定单独开发的。
“宝洁研发部的同事做了很多次包装材料的改进,让更多的单一材质走向产品包装。”Neo Yang解释道,“电商其实是我们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非常大的痛点。宝洁应对这样的痛点推出了三类产品。”
第一类是“小绿宝”电商直发包装,通过产品直接可以发运,减少在快递环境中间的二次防护,也能够降低整个包材的使用量。
第二类其实是宝洁推出的一些循环包装的探索,包括名为“大绿宝”的循环再生箱。
第三类就是这两年爆火的空气胶囊的开发,经过三年多的反复摸索,宝洁的空气胶囊终于走向市场,同时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优异特质。
首先是轻量化。传统的包装多用纸箱套保护,保护的东西有气泡袋、气柱袋、气泡膜以及胶带等材料,它们很多是复合材料,导致今天中国的很多电商包装难以回收。因此,我们亟需一种新的材料来取代过去需要用纸箱套产品的保护方式。这个材料必须能保证那些本来可能比较脆弱(比如宝洁洗发水等)的产品在运输后安全抵达消费者,当然,这也涉及到包装需要具备的另一个特质——可靠性。
宝洁曾经做一个测算,空气胶囊包装相比传统包装可减重40%以上。此外,大量测试也证明,空气胶囊拥有良好的防水性。
最后是便利性。对于这一点,Neo Yang颇有心得:“今天的消费者开启快递包装的时候,可能需要借助于剪刀或是小刀;我们希望这个包装可以直接撕开,并且我们希望这个包装开启的时候,既没有双面胶也没有透明胶带。今天,空气胶囊在市场上已经有了最小尺寸的产品和最大尺寸的产品。这样的包装可以让消费者开启不再需要层层的打开方式,它没有任何胶带,也没有隐藏的双面胶,而是通过热封的原理进行了包装封装,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便利的。”
空气胶囊包装的背后,实际上是宝洁提出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宝洁希望到2030年100%的包装是可回收或者可再次使用的。另外,宝洁中国团队还有一个单独的目标,那就是到2030年80%的电商包装不再需要二次包装。为此,宝洁做了很多的尝试,期间也得益于福瑞杰和陶氏等公司与其在包装材料上的共同合作,使得陶氏最终能够开发出来空气胶囊这样的产品。
Neo Yang也吐露,宝洁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包装方案,还希望这样的包装是可以回收的。因此,宝洁和行业相关组织一起合作推出了“软塑新生”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软塑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我们希望每一个包装、每一个快递不再是被大家很烦恼地开启、很小心地做保护以及多层的处理,而是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材料就能实现多个需求。我们在空气胶囊上海印刷了“双E”标识,这是一个方便后面的回收链识别的方式,也非常高兴‘双E’标识在阿里绿色认证名单当中受到认可。接下来,非常希望我们行业的朋友一起来共创!”
Neo Yang也提醒,空气胶囊包装不仅供宝洁使用,也通过供应商供给给行业使用,因为宝洁希望用一个方案,让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更多体现。
协会:打破软包装设计的瓶颈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看到,CHINAPLAS 2023展会现场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已经深入人心。
过去,中国回收再生相关的行业会议主要聚焦在回收端和再生端,很多参会代表来自回收企业和再生企业,这样一来想让前端改变就很难。“我们没有预料到,现在上下游产业链都在这么积极为可持续发展努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王永刚说道。
说易,行难。对软包装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哪?在王永刚看来,这个瓶颈其实就是设计——这是影响现在塑料进一步回收,或者是进一步打造高质化应用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数据,2022年我国总体废塑料回收总量1800万吨,同比下降5.3%。目前,我国废塑料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但也还有近七成市场亟待挖掘。
“剩下的近70%的塑料是有挖掘空间的。之所以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可能存在一个系统的问题,比如说垃圾分类制度的建设,和垃圾分类制度的效果还不是特别的理想。” 王永刚进一步解释道,“比如说在我们和宝洁、陶氏发起的“软塑新生”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东西其实在前端被扔到垃圾筒之前,我们把它捡出来是非常干净的一个材料,它可以再生和回收。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是扔到其他垃圾里面,造成二次污染,这个就没法再去用了。”
那么,要想达到回收的目的,有何必要条件呢?概括来说有两点:第一,首先原材料废弃量要足够大,才能够支撑起一个回收体系;第二,要有充足的再生能力去做这件事情。
谈及中国的再生能力,王永刚用“非常充足”四个字来形容。“但中国再生行业的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不应求。事实上,很多企业在进入再生行业以后都处于收料‘吃不饱’的状态。所以未来怎么挖掘70%的余量是我们要努力的。”
众多品牌商都在强调软包装要实现单一化设计,这也是软包装的一个核心理念。但是,这背后有一个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单一化设计以后谁来回收?而回收企业的疑问在于,单一化的设计还没做好,要如何回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矛盾点。“我认为,起码要有一个规模的量,才能支撑起未来的回收再生体系。”王永刚表示。
以宝洁的空气胶囊为例,这么好的产品设计出来,需要大规模的应用。量少的话,包括其他单一材质软包装的量如果不够,就无法支撑起后端的回收体系。
王永刚以去年和美团做的调研为例,他们发现,得益于餐盒本身是由食品级的透明PP制成,这类餐盒的回收情况良好,大家都在抢着回收餐盒的原材料。再如,医院里面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也有企业专门回收。可以看到,有量的支撑,而且来源比较集中,自成一个体系,回收自然不成问题。
回收体系可以比喻成一个木桶效应,所谓木桶效应,最低的那块板将决定这个产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希望最低的那块板越来越高,材料废弃量上来以后,品质上来以后,它能做出来好的产品,能够应用到更高水平的地方,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来反哺,进一步提高回收率。”
王永刚认为,应该以设计为抓手,然后再推广到整个产业链,最终形成一个大循环。如果每个企业都选择使用易回收、易再生设计的包装,将来整个体系的大循环就会逐步建立起来,未来一定会支撑起我们整个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塑料回收率有望达到50%。让软包装更加可持续,离不开陶氏、宝洁等公司的推动,更离不开你、我、他!
来源:荣格-《国际塑料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