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日本政府3月31日发表了半导体制造设备贸易管制规则。涉及对象为成膜和清洗工序使用设备的尖端产品等,预计Tokyo Electron(TEL)和SCREEN控股等十几家日本企业将受到影响。虽然出口量较大的非尖端产品用设备不在管制对象之列,但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中国是在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对象国家中占比达到4成的最大市场。摩擦和业务萎缩趋势也有可能在贸易管制范围之外的商业领域扩大。
“我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但比预想的更难理解”,日本一家大型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感到困惑。31日上午省令修正案公布之后,该企业的相关负责部门开始着手进行解读,当日下午做出了判断,认为“需要花费数日时间才能计算出管制强化对业绩造成的影响”。
此次的贸易管理规则涉及的对象是在半导体制造中负责形成电路等的制造工序“前工序”所需要的6大类的23个品类。向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出口时,需要得到日本经济产业相的许可。
对于日本来说,需要获得许可的对华出口是非常重要的业务,正因为如此,各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才会在应对上大伤脑筋。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显示,日本2021年向中国本土出口的制造设备达到约120亿美元,金额占出口到全世界的设备的近4成,在所有地区中最高。出口额是美国对华设备出口的近2倍。
Tokyo Electron在被列为管理品种的成膜设备中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在该公司2021年度的销售额中,中国占26%。同样被认为属于管制对象的“ArF液浸曝光设备”的生成企业尼康表示,2022年度销售的5台产品中“至少有1台面向中国”。
此次的管制规则不包括对华设备出口中的非尖端产品。省令规定了每种设备的技术条件,从用途来看,用于运算的逻辑半导体的管制标准是10~14纳米(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以下的技术。
美国的管制更详细
符合技术条件的设备只要获得许可,也可以出口。生产超微细加工使用的“EUV曝光”相关检测设备的Lasertec表示,“如何操作还存在不明朗的部分”,“将从相关省厅和业界团体等收集信息,采取应对措施”。
制造设备厂商头痛的源头是技术条件的“范围”。日本某成膜设备厂商的相关人士指出“与美国的规定相比,日本的规定含糊不清”。规定清洗设备及成膜设备的省令文件“还可以解读为就连非尖端产品也在限制之列”。从日本政府强调“(贸易管理的)影响是有限的”来看,在运用过程中将只叫停尖端产品。
而美国2022年10月制定的对华出口规定中详细列出了限制的条件,比如:运算及存储器等各用途的技术世代。从事尖端半导体的工厂原则上禁止出口,正在采取撤回美籍技术人员等严厉的措施。
由于美国的制裁,中国的尖端投资迅速放缓。很多人认为,正因为此,日本出口管制带来的“追加影响很少”(日本国内证券)。3月31日上午公布后一度暴跌的制造设备股后来也恢复,日本各企业的收盘价稳定在跟上个交易日相当的水平,Tokyo Electron比上个交易日上涨0.1%,SCREEN控股上涨1%。
影响也许会扩大
不过,规则的模糊不清可能会使对华业务萎缩。英国调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指出:“各企业的模式不同,详查设备是否用于尖端产品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并表示“日本厂商有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停止业务”。
中国方面认为这是破坏世界供应链稳定的行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表示反对。如果摩擦越来越强烈,将影响到管制范围之外的非尖端产品的业务。
据日本半导体业界团体SEMI统计,2024年面向中国大陆前工序的投资为160亿美元,在受美国制裁影响,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仍是仅次于台湾和韩国的第三大市场。如果发展成为对抗措施等,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半导体供应链。
日本的管制规则将经过征集意见,于7月实施。也有的厂商表示“关于地缘政治学问题和制裁,不做评论”,而在美国,设备厂商等对政府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要求。
熟悉出口管制的上野一英律师表示“如果不指出制裁给本国经济带来的损害,政府就不会知道”。为了避免意想不到的业务萎缩及确保不产生摩擦的透明性,也需要产业界与日本政府坦率地沟通交流。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江口良辅、松浦奈美
半导体行业“条块化”,企业被迫调整战略
日本将启动尖端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在加强对抗中国姿态的美国要求下,日本保持了一致步调,荷兰也将同样。经济的条块化日益明显,企业将被迫重新调整战略,分裂的成本成为增长负担这一隐忧也将加剧。
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3月31日表示将强化管制。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随即在记者会上反驳称,“将经贸和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为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只会损人害己”。无论中国方面是否采取反制措施,预计以往那样的贸易都将变得困难。
从日本加强出口管制的23个品类来看,受影响的日本国内企业可能达到10家左右。Tokyo Electron、SCREEN控股和尼康等可能成为对象。
“影响有限”?
日本政府表示锁定为最尖端产品,“整体影响有限”。企业将加快信息收集和评估。
日本国内最大半导体设备企业Tokyo Electron的成膜和清洗等多个工序的制造设备被认为属于管制对象,表示“作为一家企业,无权对地缘政治案例和管制发表评论。将确认管制内容,并妥善加以应对”。涉足清洗设备的SCREEN控股的公关负责人表示,“将详细分析内容,获取经济产业省的指导”。
生产面向尖端产品的光刻设备的尼康表示,“正在详细分析影响,但将按照已确定的规则进行交易”。据悉,疑似被纳入管制范围的尼康“氟化氩(ArF)浸没式光刻设备”在2022年度共销售5台,其中至少有1台销往中国。
Lasertec制造的支持极紫外线(EUV)光刻技术的检测设备也属于出口管制对象。该公司表示“存在如何适用等尚不明朗之处,将通过收集相关省厅和行业团体等的信息予以应对”。
中美主导权之争愈演愈烈,日本各企业难以预测业务的前景,这一点如出一辙。
此前,两个大国之间的对立也以两国间竞争为主。美国在特朗普前政府时期,对中国2015年公布的半导体等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产生警惕感,在高速通信标准“5G”等高科技领域推进了与中国脱钩。
2018年将中国的半导体存储芯片DRAM制造商福建晋华集成电路(JHICC)列入事实上采取禁运措施的实体清单。2019年将华为技术列入清单。2020年半导体代工厂商中芯国际 (SMIC)也被列入清单。
这种趋势如今正在进入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构建中国包围网这一新局面。
荷兰也将实施管制措施
美国2022年10月针对用于制造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AI)的尖端半导体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事实上禁止了对中国出口。此外,一直敦促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具有优势的日本和荷兰跟进。
此次日本宣布加强23品类尖端产品的出口管制,是与美国保持一致步调的举动。荷兰也透露了增加管制品类的方针,计划在夏季之前实施。
在经历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之后,美国提出重新构建供应链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正在加紧构建包括同盟国和友好国家在内的框架。如果这一趋势加速,对企业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将难以避免。
(Reuters)
截至目前,美国2022年10月实施的管制已投下阴影。各国的贸易统计等显示,从2022年10~12月半导体设备的对中国出口额来看,日本比上年同期减少16%,美国减少50%。而从对中国以外的出口额来看,日本增长26%,美国增长10%,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还面临中国对此次出口管制采取反制措施的风险。不仅是目前管制的影响,各企业还有可能被迫重新评估长期经营战略。
分裂加深,围绕尖端产品的脱钩加剧这一趋势今后持续下去的可能性很大。为了确保盈利,是否维持不受限制的通用产品等业务等,今后也面临艰难判断的局面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