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股份公司是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在100多年后,其卡客车业务正式独立运营,并于法兰克福上市。从此,“戴姆勒”这一企业品牌将由戴姆勒卡车集团传承下去,乘用车集团则更名“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Mercedes-Benz AG)”。随着汽车行业朝着电气化方向发展,多方认为更名将有助于为这家高端汽车制造商释放股东价值。
在汽车行业的革新浪潮中,新能源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商用车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支柱,其新能源发展对整个汽车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行业变革,商用车主机厂及产业链玩家迎来了价值链重塑、竞争格局颠覆以及生态体系构建等全方位挑战。戴姆勒作为商用车头部制造商,是如何看待目前的行业趋势,又要如何在竞逐新能源赛道中保持制胜之道?
新能源中重卡发展迅速,新结构正在形成
预计未来3-8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将快速增长,且能源类型从单一纯电主导向“多能源形式”共同驱动转变。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中重卡纯电渗透率达25%以上,轻卡达30%以上,同时呈现出电动、燃料电池、混动并存的局面。
新能源商用车用户诉求在短期内与传统燃油车仍有较大差异。因其应用场景特点及新能源的技术和生态焦虑依然存在,商用车用户仍对新能源基础配套有强顾虑,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予以应对。但长期来看,传统车辆价值点依然是用户关注的要素,而新能源车在传统价值点上有着需求升级和差异化特征。受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加氢站等配套产业逐步完善与城市示范群政策驱动,氢燃料电池重卡也将有望逐步起量。未来能源类型亦将从单一纯电主导向“纯电+氢燃料”共同驱动转变。
推动碳中和商用车市场,布局双规战略
在零排放车辆方面,戴姆勒卡车专注于纯电动车辆和氢燃料电池车辆的双线技术战略。多年来,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戴姆勒早在2016年于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IAA)上,展示梅赛德斯-奔驰Urban eTruck电动重卡概念车,成为全球首个发布电动重卡的制造商。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后,宁德时代承诺将为戴姆勒计划于2024年准备好量产的梅赛德斯-奔驰eActros LongHaul长途电动卡车供应锂离子电池包。为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并灵活适配未来电动卡车车型,双方还将着眼于高模块化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对下一代电芯和电池包进行共同设计与开发。时至今日,梅赛德斯-奔驰首款电动专用卡车eEconic在沃尔特工厂开始量产,此款城区市政服务的纯电卡车已于2022年5月起交付客户进行实际使用测试。
为实现碳中和运输,在技术层面,纯电动卡车更适用于短途及轻量运输任务,而对于重负载和长距离的运输,氢燃料电池会是更理想的选择。此外,在气氢还是液氢的选择问题上,戴姆勒认为对于行业参与者、尤其是客户来说,液氢是更优的选择。这是因为在液态下,氢的体积与能量密度远优于气态,因此,使用液氢作为能源的卡车储氢罐要小得多,重量也显著降低,这不仅让车辆拥有了更大的载货空间和载质量,还使其得以携带更多的氢能,大大提升了卡车的续航里程。
“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商业化还需要一些时间,因为重卡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行驶里程可能长达100万公里,这对于燃料电池系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技术研发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储氢罐系统的研发也是我们的任务,作为车辆制造商,我们不仅将结合自身专长,还将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戴姆勒(中国)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安歌(Nicole Engel)在面对中重型卡车的低碳化、零碳转型挑战时回应道,“卡车要运转起来,必须有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结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相信液氢技术将带来巨大的效益。”
正如目前市场所关注的,缺乏面向商用车辆(尤其是用于长途货运业务的车辆)的公开可用的全国性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电动卡车广泛部署的最大障碍之一。此前有消息提及, 戴姆勒卡车北美有限责任公司 (DTNA)、NextEra Energy Resources, LLC 和贝莱德可再生能源 (BlackRock) 宣布,他们已签署谅解备忘录 (MOU),为拟成立的合资企业 (JV) 奠定基础,以在美国设计、开发、安装和运营一个全国性的高性能充电网络,用于中型和重型电池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目标是加速推出碳中和货运,三方将集中资源应对挑战。初始资金预计将包括约6.5 亿美元,由三方共担。
Daimler Truck North America LLC (DTNA)、NextEra Energy Resources, LLC 和 BlackRock Renewable Power (BlackRock) 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为拟成立的合资企业在全美范围内设计、开发、安装和运营高性能充电桩奠定基础美国中型和重型电池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网络最初的重点将是电池电动中型和重型汽车,然后是燃料电池卡车的加氢站;这些站点还将为轻型车辆提供服务,以实现电动化移动的更大目标。
行业发展得益于市场和当地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安歌表示:“现在的一个核心挑战在于让氢能卡车运输方案也能够实现与传统燃料车辆相近的成本,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实现这个目标。这也有赖于相关决策者的支持,比如制定和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这将帮助行业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氢燃料车辆应用达到相应的产业化规模。此外,给予用户一定的激励、吸引他们更多地使用燃料电池车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免除或降低他们的通行费用等。”
国家政策向好,持续驱动市场发展
在宏观层面,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降碳要求将从物流行业传导至商用车行业。领先物流企业也正积极提出脱碳降碳目标,同时将降碳举措落到新能源车辆采购、场内基建配套等具体措施上。与此同时,新能源路权将持续扩散和落地,目前已有超过50个城市颁布新能源路权政策。 此外,针对公交、城配物流等公共领域商用车新增渗透率的纲领性目标陆续出台且逐步趋严。《节能与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明确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0%、2030年达40%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达到10-20万吨/年,并支持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战略范围,以车桩比达到1:1作为战略目标。
在行业层面,尤其是2024年前后,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积分的落地及四阶段法规的推出,混动、电动、氢燃 料电池商用车将并进发展,从而推动行业增长。商用车新能源积分政策中对混动、电动、氢燃料电池车型均规划了对应积分,叠加未来四阶段法规要求,或在部分场景中必须由混动技术满足。供给端将受政策驱动,推出多能源形式的多款车型,带动行业转型。
结语
在未来的商用车市场竞争中,新能源将是所有汽车制造商无可避免的重要议题。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价值链企业,想要取得领先地位,就需要在传统市场竞争要素上更加关注脱碳战略、解决方案提供、技术领先性打造及品牌先行。就当前中国市场而言,用户群体及其对商用车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中国的双碳目标下,降低商用车排放的举措已经取得了一些相关成果。未来,中国将加大对货车采用新能源的推广力度,特殊领域及城市环卫物流采用新能源将成为发展重点。戴姆勒卡车也将成为这一革新潮流中的引领者和贡献者。
文/徐晨月
来源:荣格-《国际汽车设计及制造》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