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近日,人们关注的焦点都被俄乌冲突给吸引了,在各大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诸多车企停产减产。当然,大多数企业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打乱,电气化转型仍然是大势所趋。芯片荒的问题依然在困扰的汽车行业,全球各大经济体争相出台芯片发展战略。把目光放到国内,“两会”正在召开,汽车界的代表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关键词:俄乌局势
最近,俄乌局势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汽车产业链长,又常常涉及全球诸多国家供应商,不稳定的局势对行业来说影响重大。在这一局势影响下,诸多车企停产减产,众多企业暂停在俄罗斯及乌克兰当地的业务。俄罗斯曾被西方汽车制造商认为是一个有前景的增长市场。
近日,汽车行业咨询公司J.D. Power等在一份联合预测中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对今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复苏构成了“重大风险”。再加上油价和铝价上涨也可能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车,咨询公司将今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预估下调40万辆至8,580万辆。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VDA表示,俄乌局势扰乱了交通路线和金融交易,在车企库存水平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加剧了供应链问题。
宝马之后,大众宣布暂停俄罗斯业务
3月3日,大众汽车表示,鉴于俄乌局势,该公司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该公司表示,在另行通知之前,大众在俄罗斯的卡卢加(Kaluga)和下诺夫哥罗德(Nizhny Novgorod)工厂将暂停生产,并将立即停止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
此前,宝马已暂停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工厂的生产,并暂停了向该国出口汽车。
奔驰被迫削减欧洲工厂班次,暂停俄罗斯当地生产
由于乌克兰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梅赛德斯-奔驰预计将削减部分欧洲工厂的产量。该公司将调整各工厂的生产班次计划,但其目标是避免工厂完全停产。此外,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奔驰将停止在俄罗斯工厂的生产,并暂停向该国出口乘用车和货车。
日产暂停向俄罗斯出口汽车
鉴于俄乌局势带来的物流挑战,日产已暂停向俄罗斯出口汽车,并称“更多的挑战”将导致当地生产工作的暂停。去年,日产在俄罗斯售出5.3万辆新车。
福特两工厂因缺芯将暂停生产卡车和SUV
由于全球半导体芯片持续短缺,福特汽车将再次削减利润更高的卡车和SUV的生产。3月3日,福特确认下周将在肯塔基州的一家工厂停产Super Duty皮卡、Expedition和林肯Navigator SUV,并在俄亥俄州的一家工厂停产中型卡车等。
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Avtovaz停产4天
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Avtovaz表示,该公司将于3月5日以及3月9日至11日停止其托里亚蒂(Togliatti)和伊热夫斯克(Izhevsk)的工厂生产,以应对电子元件供应危机。
麦格纳、住友电工、安波福、诺记轮胎等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
除了汽车制造商,相关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受到影响。3月3日,麦格纳发言人表示,由于俄乌局势升级,该公司将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据悉,麦格纳在俄罗斯拥有6家工厂和约2500名员工。
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住友电工(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表示,已经暂停了其乌克兰工厂的运营,并正在与客户讨论零部件的替代供应问题。住友电工在乌克兰有约6,000名员工,生产车用线束。
爱尔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安波福首席执行官透露,过去几个月里,该公司赶在俄乌局势进一步升级前,已将大量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从乌克兰转移。
芬兰的轮胎制造商诺记(Nokian Tyres)也表态,该公司将把一些关键生产线从俄罗斯转移到芬兰和美国,以应对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制裁。
关键词: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
索尼和本田成立合资企业,计划2025年开售第一款车型
近日,日本索尼公司和本田汽车宣布,双方将联手开发和销售电动汽车,并在今年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计划在2025年开始销售第一款车型。在新的合资企业中,本田将负责生产第一款车型,贡献其在车身制造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索尼将负责开发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其在成像、传感、电信、网络和娱乐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一合作关系宣布之际,本田正试图在迅速变化的汽车行业中巩固自己的地位,计划到2040年转向纯电动传动系统。
福特拆分电动车业务,今年预计投入50亿美元
3月2日,福特汽车发布重大消息,将拆分其电动车业务,今后,福特将分为电动车部门、内燃机部门和商用车部门三个业务单元分别独立运营。其中,电动车部门命名为“Ford Model e”,除了负责福特的电动化战略推进,还将为其它业务单元提供软件、智能网联技术和服务的开发。
据悉,2022年,福特在电动车领域的投入将达到5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两倍。根据此前宣布的目标,2025年前,福特将为电动化战略投入300亿美元。
特斯拉柏林工厂审批通过,其在欧洲竞争力加强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产能可能会增加。此外,特斯拉还有好消息,其德国柏林工厂近日拿到了最终的批准通知。据悉,特斯拉在德国投产可拿到政府补贴,新车售价将会低于现在的进口车,这样一来,特斯拉在欧洲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加强。
富士康将在中国台湾建其首座电池厂
除了主机厂,上游电池制造企业的布局也在加快。3月3日,富士康表示将在中国台湾南部的新工厂首次生产电池组和电池,以对电动汽车行业关键材料的供应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松下或考虑在美国新建电池厂
据日本NHK报道,松下公司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家电池工厂,并考虑在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州寻找合适的厂址,以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
巴斯夫在加拿大购入土地用于扩建在北美的电池材料及回收基地
作为支持北美生产商向电动交通转型的承诺中的一部分,巴斯夫签署一项土地购买协议用于准备未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贝坎库尔建设正极活性材料和回收基地。据悉,新基地将有足够的空间在未来提高正极活性材料产能至每年10万吨,并可整合正极材料前驱体(PCAM)的生产。
该项目规划目前正在进行中。获得必要的批准后,巴斯夫预计在2025年实现项目运行。
关键词:2022年两会
伴随着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参会代表们向“两会”提交的建议及议案也开始陆续公布。碳足迹、补贴、动力电池、充换电……看看业界大佬们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吉利李书福:建议推广甲醇汽车,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此外,他还建议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并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高低压箱变、土地及建设审批的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
二、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对换电车型公告法规进行优化,建立换电车型专属的公告认证体系,形成车电分离下的车与电池的分开认证。
三、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
小米集团雷军:建议加快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在加快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雷军建议组建国家级创新合作平台,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进一步加强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方面,他建议制定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协同规范发展。
上汽陈虹: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指出,汽车业助力落实“双碳”目标,不仅要继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的普及,还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共同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陈虹建议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的责任划分标准规则和处置机制。
广汽曾庆洪:建议延缓新能源国家补贴一至两年,延续新能源汽车消费“动能”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出延续新能源汽车消费“动能”。一是延缓国家补贴一至两年、简化前期补贴领取手续、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在新时期考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进行战略方向调整,以达到“提振消费、鼓励建设”的目的;三是尽快完善其他激励政策,以确保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停止后市场有效、持续发展,完成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
智能驾驶汽车方面,曾庆洪提出了关于完善《道路交通法》的议案。
关键词:全球芯片补贴
近两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遭遇了极大的挑战。无论是时有发生的国际贸易争端还是新冠疫情以来的“芯荒”,都给各国芯片制造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体争相出台芯片发展战略,宣布投入大量资金,集中资源推动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本土化。
《欧盟芯片法案》草案,拟投入430亿欧元;《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将拨款520亿美元;韩国“K-半导体战略”,10年投资510万亿韩元;日本“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至2030年份额保持10%;印度提供7600亿卢比补助外商到印建厂;意大利拟拨出44亿美元提振半导体产业;中国将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提出2025年自给率达70%。
更多汽车行业相关资讯,请关注“荣格汽车制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