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1月21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近日报道称,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各行业以机器人取代人工的步伐一直在迅速加快。记者实地考察表明,2021年大多数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综合服务企业的年销售额至少翻了一番。
报道称,专注于跟踪智能制造的智库国际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说,随着自动化技术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中国在包括导航和光电子在内的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已经取得了突破。
罗军说:“在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结合方面,中国已经非常接近领先水平。”他补充说,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将能比其他国家更多地从更广泛的自动化应用中获益。
湖南海联粮油科学技术公司用于大米加工的“柔性抛光装置”。这些装置过去完全是从海外进口的。公司总经理周颖说:“大米色选机上的许多部件过去需要进口,但现在它们100%都是国产的了,而且由于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用国产部件替代进口件,价格也变得便宜了。每一台大米色选机的价格已经从2018年的5万多元降到了现在的3万元左右。这意味着更多中小企业负担得起升级生产线的成本。”
报道认为,新冠疫情导致的制造业出口繁荣、对中国迅速老龄化社会的担忧以及省钱的渴望,都导致了更多的产业工人正在被机器所替代。
中国曾在2015年确定了到2025年每年制造26万台工业机器人的目标,但该目标提前4年就实现了,在去年前3个季度,中国全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68694台。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上月的一份报告,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其衡量标准是每万名员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在全世界名列第9,而5年前中国是第25名。
报道称,北京最近公布了2021至2025年加强制造业自动化的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总的目标是使机器人销量至少有20%的年增长,同时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便使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机器人密度”提高一倍。
这项新的5年计划提到了“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该计划称供需失衡和供应链稳定是需要克服的挑战。计划还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包括缺乏技术积累、工业基础薄弱和高端供应不足等问题。
中国希望到2025年建立至少5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引领智能制造发展,并培育至少150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国内资本正在涌入这一市场。仅在2021年前11个月,就有316个机器人项目获得总额超过330.5亿元的融资,涵盖了医药、工业、仓储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业内人士和中国生产专家说,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帮助缓解中国由于老龄化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
罗军说,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将缓解劳动力队伍缩减造成的压力,与此同时帮助国家维持作为全球出口国的主导地位。
根据《财贸经济》月刊去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到205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每千人37台。
该报告称,这样的“机器人红利”将能在2050年弥补中国劳动力缺口的一半以上。报告指出,一台机器人每年可以替代大约6万至8.3万小时的人工劳动,相当于到2050年机器人每年可以替代约1亿至1.4亿小时的人工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