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制造是产业的脊梁,它要走向何方?
离开白云、花都
这两年我们不断听说有工厂去了清远、佛山、惠州……更远的还有广西、安徽、湖南……
毛九如说:化妆品产业的转移是趋势,挡不住。
但下定决心离开也不容易。
在广州欧标、广州欧慕之后,2018年,毛九如把新产能布局,圈定在了湖南长沙宁乡经开区。在这之前,他跑遍了广东省内的佛山、顺德、清远、韶关……跑了湖南、江西、广西,单在湖南就跑了7个园区。现在,回想起这段历程,他深深感慨,其实内地很多地方政府几年前就做好了承接化妆品产业转移的准备,迈不开步子的是美妆企业。大家一怕营商环境,二怕产业链配套不足的成本压力。
那么,不走不行吗?
以欧标为例。广州有两家工厂,可产能远远不够,尤其是遇到一些大单,对方往往验厂要求高,现有条件很难满足。咋办?放眼白云和花都—租,无厂可租,即便有,利润也支撑不了房租;买,更无地可买!
想规模化发展,只能走出去。
走出去,这些问题才能一一化解。
“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宁乡的营商环境比我想象中好太多!”毛九如说。
先说最担心的审证问题。
“你们广州大概多久拿证?”
“一般半个月,快的10天。”
“好,我们7天。”
湖南欧标鸟瞰图
为了7天审证,也为了不让我们重复工作走弯路,他们干脆把工作前置,我们还在装修、模拟测试时,他们就入驻了,一干教授、专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一条条列整改项,天天在我们办公室吃盒饭。
再说产业链配套问题。
从欧标入驻开始,现在宁乡经开区已经有6家化妆品企业了。除了一期建成投产的欧标,其中1家已经开始动工,1家入驻园区定制厂房,3家签了合同等地。最近,还有1家做纸盒子的要进来,吹瓶的也在考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走一条规模化发展之路
走出花都,欧标趟出了一条道。
但产能不足,产业转移是真的吗?
我们1个不足万亿的行业市场,持证生产企业已经有5400家(国家药监局最新数据),据观察这个数据仍在持续攀升中……这时候,不应该是产能过剩吗?为什么大家还是铆足了劲儿建新厂,建大厂?
毛九如分析,首先产能一定是过剩的!但产能绝对没有经过整合,是杂乱无章的产能过剩。现在的情况是,全行业产能过剩,但具体到每一家,每一家产能又不足,而且是优质产能不足。这不是欧标一家的问题。再回到市场,毛九如认为,化妆品零售年年跑赢社零大盘,这是产业信心的基本面,更重要的是,化妆品制造当下仍处于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即便是体量最大的诺斯贝尔,也只有不足3%的市场份额,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谁都有机会逐鹿美妆市场。
因此,无论从产业发展层面,还是从国家规范监管层面,这场伴随产业升级的内迁潮都会是一次极为关键的行业洗牌,最后能留下来的企业无非两类:一类是规模化发展产业巨头,坐等订单;一类是特色化经营的小而美企业,精彩纷呈。
先人一步的欧标显然走的是规模化发展之路,而且已经尝到了规范化、优质产能带来的市场甜头。现在广州欧标、广州欧慕就是承接前端的桥头堡,湖南欧标是产能大后方。从一期建成投产,湖南欧标在完成原有御泥坊、小迷糊、溪秀等一线品牌订单之外,又接下了屈臣氏的新单子,联合利华新项目在谈,强生、雅诗兰黛正在验厂。
我们来看看这个远离华南、华东产业腹地,落地中部的新兴生产基地长啥样。
3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保证质量 加大产效 联合研发
做强制造,产能是硬件,但只有产能远远不够。
从2007年进入化妆品制造业到现在,毛九如思考最多的是质量、产效和研发。
我们现在说美妆制造,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穿着“科技”外衣,“研发概念”层出不穷的美妆工厂,也可能是“今天下单,明天交货”的闪电工厂……可在毛九如心里,制造就是质量好,性价比高,没有别的。欧标所有的经营逻辑也都是建立在质量的前提上的。
他说,木桶要靠不断的一点点短板往上加。在这个“长板理论”盛行的时代,这句听起来傻乎乎的话,却让人倍感踏实。在一纸法规,“质量安全管理人”炙手可热的当下,我们也跟着毛九如一起来体味“质量”对于制造究竟意味着什么?
质量是看不见的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是人、财、权的全面倾斜,在制造体系中,质量控制体系的权力必须是最硬核的,大于业务,大于生产,人力、财力布置也要优先考虑,而且真金白银投下去,短期内收益是看不见的,反而利润、时间的损失是当下就产生的。
质量是天天撕扯你的诱惑。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每天都有人用更低的价格,挣更多的钱。别人3毛钱一片做出来的面膜,一年赚取的利润比欧标3个工厂加起来还多。毛九如说,这是他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必须做出选择,要快钱,还是要质量?
质量落实到生产中,就是一套严谨的工作程序,包括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
产效的核心就是成本控制,这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业务订单量整合可以降低成本,技术改造可以,新技术应用也可以……以湖南欧标的蒸汽能生产为例,与电加热、乳化相比,费用节省60%,速度提升60%,而且无污染无废料。在毛九如心里,产效和质量一样,是制造企业永恒的追求。
对于研发,毛九如则认为,以往单靠工厂投入的研发模式要改改啦。
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研发并不属于制造,它应该是制造的上游环节,只是国内产业发展时间短,尚未形成独立的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大包大揽、把所有供应商的服务都干了就是趋势。细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鼓励技术独立,才是健康的产业生态。而作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纽带,制造在保证质量,加大产效的前提下,可以依托自身的平台优势,为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做更多努力。
来源:荣格-《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