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后疫情时代,国外工厂停工、订单回流,给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推动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升级?艾利特机器人认为:立足产业链,推动机器人应用平台化将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之本。
在2021上海慕尼黑电子展的现场,艾利特机器人重点展示了协作机器人在3C电子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物料组装——模拟服务器生产应用中,通过艾利特EC66协作机器人及多功能手指实现多个抓取安装动作,完成高定位精度和高可行性移载装配动作;视觉检测——结合EC63协作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模拟生产过程中,检测零件及NG产品移载,实现高度柔性化且快速的视觉检测方案,降低了多产品产线的投入成本;物料搬运——AGB+机器手臂+机器视觉实现真正“有手有脚有眼”的协作机器人,实现精准移动上下料,大大降低人力需求,实现灵活的车间和实验室等场景的自动化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仅通过组合5款不同的关节,艾利特就实现了共3个型号18个关节系的产品组合,充分体现了协作机器人模块化关节的在生产制造和售后备件的优势,将“简便”贯彻到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通过平台化的产品,满足用户丰富多样的应用需求,这背后透露出艾利特对协作机器人产业的思索。
艾利特机器人营销副总任怡告诉记者:简单来说,我们希望把硬件做得更简便,把软件做得更开放。通过模块化设计、交互式编程、各类应用工艺包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更多用户柔性生产需求,缩短工程师培训周期,降低集成难度,从根本上减少用户的显性、隐性成本。
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是:平台化和集成商。平台化意味着开发者们获得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动的载体——例如与夹爪、视觉、仿真等软硬件产品可以通过平台化的协作机器人软件平台上进行快速集成和二次开发,为客户实现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基于垂直领域特殊制程开发的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可为同类应用提供了可复制性和参考依据。集成商是机器人应用中非常关键的节点,一家厂商无法覆盖众多专业细分的垂直领域。集成商的能力决定了协作机器人能否开发、渗透某一应用领域。
对此,任怡表示:“艾利特站在产业链的高度,观察到整个产业的瓶颈和市场开拓的关节节点。与集成商合力,用我们的产品帮助制造企业打通‘任督二脉’,在平台级载体上自由发挥协作机器人的应用优势,这也将真正帮助中国协作机器人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