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11月26日,由荣格工业传媒联合长三角16家模具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0模具行业峰会·宁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推动模具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吸引了众多模具生产企业的关注。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总裁鲍薇女士在其《“模具之乡”转型路在何方?》报告中指出目前模具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企业及从产业技术和企业竞争三个层面。首先,2018年底以来汽车行业进入调整,模具市场产能过剩矛盾更加明显,模具行业不仅是需要企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去产能;其次,尽管我国疫情已经过去,但全球疫情却越演越烈,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在累积当中,全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
而就宁海而言,模具行业面临着市场总量减少,价格竞争剧烈,订单有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中小企业订单严重不足;模具市场存在恶性竞争,预付款延后、尾款拖欠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模具企业的资金周转,也影响到外协加工单位的付款;近几年模具加工店的技改不足,采购一些廉价的亚高速设备,这些设备投资省,回收快,但机床精度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使得外协质量满足不了高质量的市场要求;产业链配套能力不足,模具企业发展还习惯于小而全的路子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鲍薇女士提出了三条对策。其一,龙头企业要加快转型发展,巩固竞争优势。积极寻找自身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调整产品结构,向专业特色方向集中资源,打造专业技术和专业品牌,在市场中形成专业化优质高效的能力优势。其二,推动模具产业链的提升和管理创新。模具企业要改变小而全的传统发展思路,模具生产要利用产业链扩大产能;龙头企业要与产业链合作互赢,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帮扶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产业链分工的深化和拓展。其三,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变革传统产业模式。企业打造数字化车间,实时采集数据,精准预测机床精度变化,控制刀具寿命,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帮助企业在现有工艺装备的条件下提升质量、提高效率、控制成本。
“注塑模结构设计是注塑模制造的源头和基础,也可以说是注塑模制造的第一位技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模具结构设计出现了差错。轻者是模具修理,重者是模具推倒重制,还会造成注塑件不能合格及出现各种缺陷。”原中国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文根保先生在其《复杂注塑模结构设计与案例分享》演讲中开篇即如是说道。那么如何能够确保模具结构设计的成功?这里需要运用注塑模结构设计辩证方法论。
文根保先生随后分享了他总结的注塑模结构设计程序:从形体分析六大要素(共12个子要素)分析开始,包括,模具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模具结构最佳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和模具最终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文根宝先生以“带灯箱锁主体部件”、“分流管”、“外开手柄体”三个典型的零件为例,介绍了注塑件形体“六要素”分析方法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
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张效迅先生在其《3D打印与模具技术升级》演讲中指出,3D打印的本质,是数据驱动的制造技术,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其本质特征,而模具技术的升级也来源于数据时代和竞争压力下的精密化和智能化需求。两者有着相同的本质,也有着相同的目标——将人类逐步从制造业中解放出来。以3D打印随形冷却水路为例,张效迅副教授详述了3D打印如何解决模具冷却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他指出,模具技术升级首先要从硬件升级开始,提升模具制造品质;其次,升级软件,提升协同效率;最后,升级思维,找准定位,开拓新的商业模式。
来自瓦尔特(无锡)有限公司的圆体产品经理周永恒先生在其《在瓦尔特的解决方案中看到机遇-孔加工&螺纹加工》中着重介绍了瓦尔特具有专利的产品DC170Supreme致强系列整体硬质合金内冷钻。这款钻头特别适用于支撑性要求高的加工过程。径向分布的刃带大大提高了切削刃的稳定性,耐高温材料保证了更高的切削速度,提高了加工效率;环形槽加快冷却液流动,可保证360°冷却,同时减少了缠屑风险;带刃新设计使得钻头在加工中产生的被动振降到最小,保证值工件的最终质量。此外,周永恒还介绍了瓦尔特ISOHThreading系列TC685Supreme致强一体式螺纹铣刀及ISOHThreading系列TC388&TC389Supreme高硬度钢加工专家型丝锥。
三轴加工工艺的成熟,导致了同质化竞争激烈。来自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部高级工程师罗辉先生在其《牧野机床助力模具行业乘风破浪》的报告中指出,唯有独特的核心技术,或者做别人所能不能的工作才能脱颖而出。五轴加工价值核心在于效率的提升、精度的提高、表面品质的提高和刀具成本的降低。随后罗辉先生以牧野的D系列五轴,VS系列五轴为例,结合加工实例视频,生动演示了牧野五轴加工中心的独特设计与优势。
增材制造能轻而易举地做出内部结构异常复杂的工件,是对传统加工方法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改善模具的冷却性能、缩短开模时间、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通快(中国)有限公司的3D打印销售与业务发展经理张奕先生在其《通快在模具领域的增材制造新技术和新应用》演讲中介绍说,通快分别掌握用于金属粉末成型的两种基本技术:激光金属熔化(LMF)和激光金属熔覆(LMD),可以应用于飞机制造、医疗技术或模具、模型的制造。
Tebis中国的技术经理柳绿洲先生在其《Tebis智能制造助力产业升级》报告中首先回顾了CAD/CAM软件的发展历史,并指出,随着制造过程不断转向标准化、数字化,制造经验积累与共享CAM软件加工智能化的应用成为关键点。保证最核心的专家级工程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工艺、优化工艺,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质量和安全。通快增材制造新技术一览:
●500℃基板预热。500℃高温预热带来更大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的预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内应力。这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灵活性,特别是大零件;
●优化的风场保证打印零件的高致密度;
●多激光技术,提高设备产能,多光束自动校准功能,保证打印的精准;
●全新人机交互软件,具有即时反馈的自动化流程步骤,标签形式显示重要的实时监控数据,简单易操作;
●清粉和打印可同步进行,保证打印的安全性;
●高速同轴熔池监控,可实现对产品的工艺参数优化
Tebis工业4.0数字化智能制造云平台包括软件,数字化孪生镜像制造环境,云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经验数据库,多级技术服务。作为Tebis软件的一部分,Tebis提供CAD/CAM软件,同时Tebis提供ProLeiSMES软件,可以进行制造数据管理、生产监控以及高级排产等等。此外,虚拟计算技术,也是Tebis独特的优势之一。Tebis虚拟机床不仅仅包括了机床结构,同时还包括平行轴、托举轴、夹具和附件等。Tebis虚拟机床还可以检查机床宏程序,换刀测刀运动。可以检查刀路之间的连接运动。与其他软件不同,Tebis虚拟机床不仅仅可以用于编程后的加工仿真安全碰撞检测,更重要的它可以用于编程前的装夹与加工规划,编程中的带虚拟机床进行刀路计算。
作为专注于为广大中小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的供应商,来自上海九物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叶海明先生在其《创新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模式与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演讲中认为,IIoT解决方案提供商首先要做的是深挖智能化改造为工业企业创造价值;其次,打造面向全产业链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为工业企业提供创新商业模式。最后叶海明先生还指出了未来具有前景的几种类型的工业App,包括:设备运维App,产线质量App,故障预测App,能源管理App、C2MApp和ERP-IoT-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