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戴姆勒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冷炎,威马汽车合伙人、资深副总裁徐焕新,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汤田修事先生,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仿列等领导、业界领袖,以及数百位来自全球新能源汽车政产学研各界的嘉宾代表出席。
怀疑什么也不能怀疑中国汽车的市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汽车新能源时代, 产业的高速发展历史,他说,到 2018 年, 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汽车最大的产销国,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的发展奇 迹。但去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汽车产销量下滑,对此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要对中国汽车市场有足够的信心。多年之前,他曾经说过:怀疑什么也不能怀疑中国汽车的市场,现在他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 20 余年的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产业调整是正常现象、合理现象。从长远看,有利于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产业优胜劣汰,进一 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他认为,这场考验会令汽车产业愈加冷静,摒弃浮躁,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度过调整期的中国汽车产业,会是一个 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产业。
当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的转型升级,对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加速进入市场,2018 年全球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 200 万辆,保有量突破 550 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和保有量均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到空前密集活跃新时期,只有跨行业、跨学科、跨界的融合发展,才能享受到协同创新的红利,更好地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破旧创新,引领和塑造未来出行
戴姆勒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冷炎表示,当今汽车行业所面临的变革是根本性的,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单独应付或应对,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当今变革背景下,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界限划分变得不那么明确,称作 Frienemy(敌亦友),这就要求所有公司摒弃传统的保守思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跨界合作。他举例说,戴姆勒集团和宝马一直是竞争对手,但最近双方携手把彼此在欧洲的智能出行业务合并成一个合资公司,以便于更好地为市场提供网约租赁和共享服务。
针对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的核心趋势, 戴姆勒公司提出了CASE 战略,中国叫瞰思未来。第一个是 C——车联网,使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车内时光更加丰富多彩。戴姆勒奔驰推出了第六代车联网系统,这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系统,已经配置于奔驰品牌在国内投放的车型,为客户, 尤其新生代的客户带来了全新体验。
第二个 A 就是自动驾驶,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汽车使用的方式。戴姆勒开发了基于 L3 概念的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用于乘用车,同时也用于卡车和大巴。还开发了 L4 级别的 F015 无人驾驶豪华出租概念车。近年来戴姆勒完成了大量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是第一个在北京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的国际车企。
第三个 S 代表的是共享出行,戴姆勒和宝马的合资公司,就是共享出行,包括网约车,在国内也开启了和吉利的合作,提供高端网约车专车服务。
最后一个 E 代表着电动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虽然政府补贴会逐步退出,但电动化趋势在中国还会继续加强。戴姆勒 2010 年与比亚迪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在北京戴姆勒和合作伙伴投资 170 亿打造新能源汽车。北京奔驰生产第一款纯电动 EQC 平台的纯电动汽车 SUV,将在今年 11 月正式上市。
戴姆勒公司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战略,包括投资 100 多亿欧元,以保证 2022 年之前梅赛德斯奔驰的每一个车型都有一款电动车,到 2030 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全球销量一半以上为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混合动力。戴姆勒公司还制订了 2039 计划,准备用 20 年时间实现所有汽车新产品的碳中和。
立足新能源构建智慧出行新生态
威马汽车合伙人、资深副总裁徐焕新表示,戴姆勒有 133 年的历史,威马只有 3 年多,但是在当今的变革时代,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势力,只有抓住了市场的需求,抓住了真正变革中的大潮, 踩上它的点,大家都有机会。
在目前新势力中,威马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位居头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I、硬件、软件、服务,这是威马创立的基础。
“威马”,WELTMEISTER,是德文名字,意思是世界冠军。威马规划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叫威马 1.0,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从 2018 年起在全国销售汽车和提供服务;第二步是 2.0, 把威马打造成以数据、高效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新零售产品制造和技术的多维升级,逐步过度到第三步,就是 3.0 的智慧出行新生态服务商,也就是即客行。
威马在全球布局也已展开:在德国的赛尔州有整车技术研发中心,在美国硅谷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中国以上海为龙头,在温州实现了生产与制造的产业化研发中心和智能产业园,在四川成都有全球的整车研发总部等。
经过三年打造,威马在核心技术上归纳成 Living Car 的矩阵——全车交互系统 Living Engine、三电动能系统 Living Motion、智行辅助系统 Living Pilot。
全车交互系统主要指全空间的深度智能化,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其它功能模块,威马已经实现了 90% 的硬件深度软件化,空中下载技术(OTA),能够让用户不断有新体验,使用户感到汽车有更安全和可靠 的进步,反响很好。
三电系统的核心是大家最关注的安全,怎样在设计,在电、热、水等方面,通过远高于国家标准的方式方法完全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这是威马从一开始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威马正式宣布,从 7 月 1 号开始提供威马电池的终身免费质保,让用户为电池担忧这块能够真正放下心来。
智行辅助系统,威马今年实现了功能更齐全的驾驶系统,经过测试和研发,已经正式在威马 EX2.0 车上全面推开。同时威马跟百度实现了 Living 的自动驾驶,计划于 2021 年量产落地。
产品链和产品开发、制造能力,离不开智能制造的支撑,其中,数字化投入和数字化结构,是智能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威马温州基地已经实现了工业 4.0 标准的工厂,能够做到 C2M 客制化, 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且只需 6 周就能交货。通过 APS 生产排程软件, 不论在全国何地下单,一秒钟之内,在温州的排厂就已经做好了,完全不需要通过过去销售总监每天更新,这对提高制造效率和智能化有极大帮助。
威马的即客行,是智慧出行的重要抓手,用以满足用户的驾乘充电等全方位需求,另外也在开拓网约车和城市共享车市场。即客行跟六家充电运营商合作,在全国 189 个城市的充电桩总数超过 10 万,即客行用户下载量也已经达到 10 万次。
为下一代汽车制订解决方案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汤田修事介绍了丰田汽车为下一代汽车制订的动能系统解决方案。
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丰田的规划是在 2020 年实现减少 90% 的排放,方法是节能减排、燃料多样化和燃料应用。
丰田早在 2017 年预期,电动汽车在 2030 年将会达到 450 万辆以上的销量。实现电气化汽车需要保证速度和性能优势,所以需要做出相应准备达到这种标准,丰田计划在五年内获得这种标准。 未来大部分的电动化汽车,比如 HEV 混合动力汽车有全新的动力总成系统,需要大力提升动力总成设备,未来这种技术能够覆盖在日本、欧洲、中国以及北美 80% 的汽车。
技术的增长使 HEV 成本减少,更多客户也更加愿意使用 HEV。但是这种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地改变消费者的习惯,所以需要在其它技术环节赋能,比如,为了保持电力的性能,专注于电机开发的方向性;PCU 的开发大大减少了制造成本,提高 PCU 性能能够实现高电压化。
由于之前的努力,丰田的混合动力车累计到了非常高的份额,达到了 1,300万辆,在 2018 年底的时候,累计减少了超过 1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丰田计划到 2020 年推出更多 BEV 电池动力车型,考虑到客户各种需求,丰田和合作伙伴开发各种模型,目前丰田正在开发的 BEV 专用平台 —— TNGA,其设计的配置,比如电气单元、 驱动器等,都是固定的,通过改变这些设置,在短期内发展 BEV 在其它方面的 广泛变化。
基于下一代的技术创新,采用替代燃料的全球方法,在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使用,特别在中国。在电力使用不断增加的地区,也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中国来看,除了增加总发电量外, 其实还在转型,将可再生能源变成电,非常有必要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混合电网,将电与氢完美结合,就是以氢作为主要能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我们产生的剩余能源,电力可以转化为氢气,然后重新转化成电力,这是下一代能源的使用方向之一。
为了推广电动汽车,重要的是要让客户有多重选择。1992 年丰田已经有了关于 FCEV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1996 年发布第一辆车型,2008 年实现了关于 FCEV 在零下 30。C 可以启动 60 秒,在 60 秒内直行,百分之百的性能。丰田开发 FC 系统已经超过 20 年,测试了车辆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可能性,开车超过 200万公里,但还会面临成本降低的问题, 成本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针对 FC 系统的应用,丰田将会降低乘用车的成本,然后升级商用车。虽然商用车数量少,但它对氢的使用比例远比乘用车多。
全面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仿列表示,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着剧烈的颠覆性变化,朝着全面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快速转变,且二者相互赋能,叠加演进,搭载智能网联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规模化落地。
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重要的产品方向,行业的主导力量将由过去的工业化主导转变为服务化主导,汽车将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生态平台转化。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而且成为智能移动终端,集办公、社交、资讯、通讯、购物、休闲、 支付等于一体的生活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迎来 2.0 时代。
随着汽车产业全面迈向电动化与智能化时代,守成不变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未雨绸缪、主动变革,才能在大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转型创新,首先要聚焦技术创新。典型的案例可以参照手机,原先是一个以通讯功能为主的产品,而当今的手机更多是依托其强大的软件功能。所以,今后汽车产品发展趋势和手机将会完全一致,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明显的趋势, 而且汽车上的硬件也在进行深度的软件化。
技术创新,在创新方式的转变上也要进行创新,过去技术创新是单一的、独立的、封闭的模式,而现在的创新更多是开放的、联合的,甚至是跨界的。基层创新和联合创新已经成为新趋势,封闭的、自我的创新将不可能真正在竞争当中取胜。
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汽车产业链服务边界不断拓宽,充换电服务、移动出行平台等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营销模式被打破,新的多种营销模式创立,企业的获利模式也从单一的制造主力获益为主,向全价值链各环节转变,数字 营销、互联网营销、生态营销已经不断被突破。另外国内和国外企业纷纷向移动出行服务进行转型,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提供全价值链的服务。
北汽集团在战略布局上制订了三步走、分阶段实行的发展战略,践行了全面新能源化战略。2009 到 2015 年提出了大小小、高中低、234 的战略;2016 到 2017 年提出四个聚焦:聚焦市场、聚焦产品、聚焦技术、聚焦资源;2018 到 2025 年,提出了引领 2025 全面新能源化的战略。从市场引领、技术引领、模式引领上突破,打造长远竞争力,最终实现两个世界级: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级的企业。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进步,北汽又及时地提出全面新能源化战略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双轮驱动战略。
在全面新能源化上,北汽从四个方面进行布局:发展主体从过去单一由新能源公司一家扩展到所有下属整车企业及相关二级企业;在产品技术上,从单 一的纯电动技术路线扩展到纯电、FSV、 PHEV 三线并举的技术路线;在产业布局上,从传统的产业链资源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倾斜;在服务生态上,从单一的销售服务业务转向提供产品 + 服务 + 充电 + 运营一体化的绿色城市智能出 行解决方案。
文/Lake 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