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离开宝洁,建1个新的研发体系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07 632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其他包装设备及材料加工生产设备 会客室市场趋势
题记:每个人都认为是时候给行业装上研发这台“发动机”了,但关键问题是怎么装? 今天,Happi China带来一个实例,给大家参考。  

专访原宝洁首席科学家、现绿叶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姜春鹏

 

 

去年5月,姜春鹏离开了奋斗了18年的宝洁。

离开时,他刚率领团队确立宝洁北京研发中心2020战略方向。

18年里,从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一步法工艺茶香牙膏配方,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完成9项国际专利(另有3项申请中),到带领团队完成体系优化、工艺提升、成本控制和战略部署……姜春鹏一路从一个普通的口腔护理部门科学家,做到高级科学家,美容和家庭织物清洁护理部首席科学家!

离开宝洁,姜春鹏坦言,确实在这样的体系里成长到一定阶段,空间和速度就会慢下来,而且很多东西放在全球化框架里也会慢下来,而外部的产业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企业创新还是个人创新都蕴藏着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但他也深知,就目前的产业环境,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

 

(一)

他需要1个有“梦想”的老板

 

“理念契合最重要!理念契合就会不断产生价值。”

在谈到和老板的关系时,姜春鹏反复提到“理念契合”这个词。

这个理念契合不是对老板惟命是从,也不是老板围着研发转,而是老板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子?

在姜春鹏看来,企业创新是一个融合发展的历程,大致要经历商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3个阶段。

像宝洁这样的体系,已经完全经历了这3个阶段,在技术、产品、商业端都有完善的体系支持,甚至还有涵盖全球的法律法规,安全评测在内的一整套辅助系统。其创新体系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深挖每一个技术创新背后的商业价值,在体量最大化的基础之上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而对国内大部分企业来说则处于依赖渠道、代工、原料商,或小团队模式创新的商业创新阶段,大家普遍面对的问题是,企业家有没有梦想, 有没有魄力和胸怀带领企业做产品和技术创新?

因此,离开宝洁,他首先需要的是一位有“梦想”的老板。

 

(二)

他需要建1个能 “赚钱”的研发中心

 

是不是捕获了1枚有情怀的老板,就可以埋头做研发了呢?

在姜春鹏看来,事情完全不是这样的!

在他看来,研发中心的首要任务不是研发,而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赚钱”、“能赚钱”!

 

仍以宝洁为例。

姜春鹏认为,“宝洁人”身上有2大属性值得我们学习。

1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宝洁的企业文化鼓励诚信正直,崇尚自我奋斗,每1个优秀的宝洁人在自己领域里盘算的东西都远远比老板想的(不是简简单单的老板想要的,而是比老板所能想象的)要多的多。

2是强烈的“商业意识”。每一个宝洁人在做一个产品时,除了技术先进性,首先考虑的就是我这个技术、产品,或者想法会得到多大范围的推广?商业化后能创造多大价值?能卖10块钱还是100块钱?能在牙膏里用,还是牙膏、漱口水里都能用?这些还可以跨品类使用吗?

 

也就是说,即便对于宝洁这样体系完备的商业体,对“商业价值”的追求也是永恒的。因此,对于创新刚刚起步的国内企业来说,产生“商业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研发活动的根本立足点。

 

为了让研发中心持续创新(赚钱),姜春鹏给绿叶上海博士后工作站建了一套“夹套式创新模型”!

 

在这里,你会发现有1-3个月上市的产品,也有6个月的、12个月的、18个月、2年,甚至更久的……就是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这间“厨房”,它总有几道菜在做着,6个月以内短开发周期的产品就属于商业创新产品,属于快速反应部队,负责快速抓住市场需求,形成短期商业收益,这部分价值也是为后续产品、技术创新赢得时间和根基。

 

“6个月甚至更快的商业创新产品有了,但谁也不敢保证每个产品都是挣钱的!”姜春鹏说。

 

为了降低出错率和市场冒进,即便是商业创新产品,绿叶也在选材、成本控制、产品性能上下了很多的功夫。用姜春鹏的话说,即便一心让产品“赚钱”,目光也不能只盯着3个月、6个月的生产周期。在开发产品时,首先要确定从市场、消费者需求设计产品思路,然后在产品选材上,首选ABCDE这样的一线供应商,最大程度保证质量和品质稳定性。 接着借此了解市场行情的基本点,并以此为基点进行筛选,测评,计算,对利润、成本进行复核控制,并形成自己的产品体系,构建自己的平台化配方和技术。

 

在实践中,则采用联合创新的模式,充分借助外部资源,如高校资源和国际公司的技术及服务,联合创新的模式,能够让研发人员充分的掌握核心技术及机理,并由此增强优化产品功效。像AMG对奔驰车辆的改造一样,最大程度的“压榨”成分性能,使的产品兼顾差异化和最大性能。

 

可以说,从去年5月到现在,姜春鹏用将近1年的时间给绿叶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一切对姜春鹏来说才刚刚开始。他认为,研发创新既不是简单做一个配方,也不是买一堆仪器拼凑一个研发中心,它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投入并不断产出价值的循环过程。

 

而对于这个渐进式的行业命题,他也只是一个摸索者和探路者。

 

(三)

对产业创新的几点思考

 

  1. 产品设计要不要听老板的?

 

对于国内研发中心来说,做产品开发时,首先要问的问题是“我的产品是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还是满足了老板的要求?”

国内企业的创始人许多白手起家,很多时候他们不仅是市场和渠道专家,还在产品研发上有众多摸索,这时我们就特别需要甄别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思考如何把老板的设想与消费者诉求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

真正的产品设计一定要清晰定义消费者需求,用以解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1. 怎么选择新原料、新技术?

 

与18年前新讯息,新原料和新技术极度匮乏相比,国内原料市场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国际性市场。 从“但求有不求好”到现在的“求好求新求有效”,大家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海量的原料技术信息中去伪存真,剔除“伪概念”,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优质原料和技术。

 

从“安全性”和“有效性”纬度来讲

 

先看安全性。

安全性是原料,技术及任何技术手段的第一道门槛,是永远不能逾越的红线。原料不仅要看主要成分,更要关注杂质甚至痕量成分,这些少量微量成分往往决定着原料的安全性。  

另外一个因素是“Too good to be true”。 这是姜春鹏衡量产品安全性的一条基本价值标准。他认为,事物都是多元素妥协平衡的产物,如同阴阳相和。通常一个技术手段在某一方面表现卓著,可能在其它方面就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隐忧。在最光鲜亮丽的“卓越功效”背后, 要仔细剥析产品的应用场合,应用方式。

 

再在安全性的阀门之下看功效

对于“功效性”,姜春鹏有3层评价标准: 1.机理是否合理?2. 技术评价是否针对机理,评测手段是否可靠?3. 临床设计是否有效,是否做了充分的交叉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常见问题有:样本多大(多少人参与临床),提高率多少,有无副反应,停止使用后效果怎样?交叉使用效果会如何等等。基本这样一轮下来这个新原料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心里就有谱了。

 

从东西方技术差异纬度来讲

在姜春鹏看来,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原料,充分认识东西方技术差异也很重要。

从原料技术本身看,西方,尤其是欧洲,技术侧重发展活性成分。基本是从分子结构模拟开始的,以靶点为目标,经历一轮轮地筛选和检测,产品活性作用经过充分验证,对于感观成分(sensorial & aesthetics)的注重不足;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技术则更多从古方和临床实效中汲取营养,反过来再在机理和检测上下功夫,产品使用感非常好,但活性成分作用验证是否像欧美那么严谨有待验证。

从技术服务上来讲,目前国内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整体市场对技术服务的提供和反应比较慢,即便一些知名的西方大公司在国内也未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这方面亚什兰和巴斯夫做的比较好,各种实验室检测手段、评价手段比较齐备。在这一点上,日韩以及国内则基本上一片空白,没有成体系的专业配套服务。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东方技术的代表,日本技术还带有某种程度封闭性,它的原料技术服务在国内提供的极少,不容易展开深度的产品联合开发。

 

如何甄别跨界技术?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技术突破一定来自跨界融合。市场的动态也充分反应了这个趋势。如传统的香精公司,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皮肤护理活性物研发,同样很多食品油脂公司,也慢慢进入到个人护理领域。

 

  1. 几项值得关注的技术动态

 

关于微生态,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应用契合点。

对于皮肤的微生态研究,姜春鹏认为是有史以来中西方技术走的最近的一个技术发展方向,一个着重平衡, 着重整体系统的技术和手段。 而这项来源于美国国家计划的重要研究项目,也一定是行业未来的重要方向。它的应用几乎覆盖到个人护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头皮去屑管理,痘痘肌问题,口腔问题,皮肤干燥发痒等等。

 

据姜春鹏介绍,尽管美国的科技全球领先,但事实在美国历史上只有3个国家级计划:1是阿波罗登月;2是人类基因组计划;3就是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这个计划从2007年底开始,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弄清楚人身体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微生物,比如在我们的体表、体内,不同人种、不同居住区域、不同生活环境人体微生物的分布;第二阶段是了解人体和微生物之间的互动;第三阶段就是研究人体微生物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开始通过施加一些干扰性因素或活性成分来让微生态发生变化,并追踪它是不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变化。这些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机理机制和评测评价手段方面,为微生态技术在个人护理产品方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今年的PCHI,姜春鹏发现一家台湾的小公司在口腔菌群改善方面,已经能把这个热点理论和已有的指针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来说明这个产品有效。同样,今年德之馨,亚什兰也在4月的巴黎个人化妆品原料展上发布了微生态相关技术产品。

 

亚微米乳化技术。

乳化是行业最基本的工艺,很关键也很容易被忽略,通常每个企业都把它当成一个小秘密来保存。除了对产品的功能性以外,对生产工艺、原材料选用的要求都非常高。

姜春鹏关注的这种亚微米乳化技术和目前市场关注的脂质体包裹、微乳化技术有明显区别,相比来说更成熟也更具可操作性。它可以同时实现3项乳化关键指标:首先其全油相乳化能力可以把市面上所有的油性粒径做到200纳米以下,使产品的肤感、功效成倍增加;其次其乳化工艺可以实现10:1的油乳比;最关键的是其全油相固含量可以做到70±5%。

姜春鹏关注这项技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认为这项由集思美创(广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新型乳化技术给未来的产品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行业对乳化工艺条件和加工设备的依赖性,之前我们乳化时需要高剪切、高能量和精准的温度控制,现在集思美创可以事先帮我们把这些工作都做了,后期只要以浆状液冷调就可以完成生产,对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工厂能耗、工艺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拓宽了很多功效成分的应用范围,比如一些功效成分,受乳化剂成本限制目前只能用在护肤品中,但用了这种新型乳化技术后,不仅功效、肤感倍增,而且可以轻松用在洗护、身体护理产品中,大大拓宽了原料的商业价值。

 

新的发酵技术取代传统人工合成技术。

这是姜春鹏在原材料供应上看到的一个持续发展趋势,把传统化学合成变成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发酵技术,在国外几家大公司身上尤为明显。

 

4.我们的创新依据在哪里?

 

宝洁曾做过一项生物指针分析技术,并就此申请了专利。

皮肤的角质层有很多层,他们就用胶带一层层地往下撕拉,然后分析不同层的生物化学成分,找到一定的规律,看健康皮肤的生物成分处于什么状态,怎么分布。

于是,宝洁就找到了一种使用产品后,皮肤从一个不好的状态向一个好的状态变化的科学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为了“说出自己的产品为什么好”宝洁专门研发了一套评价手段。

 

来看看我们在说自己的产品好时怎么表达:

①产品性状,“这原料我用了2年,不变色不变味”;

②临床效果,“我们是靠市场实效走到了今天”;

③动物实验,“我们做了鸡胚和小白鼠、大白兔试验……”

 

姜春鹏认为,这种“有好说不出”的囧是当前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瓶颈。可以说,产业链中需要验证产品优越性的地方无处不在,但是目前我们既没有实力投入巨资建一套西方普遍认可的评测体系,也没有能力做一套自己的评测方法。

未来我们在建立这把尺子 (Yard Stick Technology)上下的功夫可能比真正的技术创新还要更多. 因为无论怎么思辨,我们都离不开这把检测的尺子,它不仅是研发能力的体现,也是技术成熟的重要一环。

(四)

给研发新人的一点儿建议

 

作为1个过来人,姜春鹏给到研发新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没有理论很难想明白一些东西,没有实践又很难找到真知。大家一方面要多读基础理论的书籍,通过基础理论培训、公司内部培训、以及网站公开资料等方式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就要多进实验室,多打样、多动脑筋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多读相关的技术文献、技术报告,把动手动脑和看文献结合起来。

从他的经验和观察出发,他发现国际公司的研发人员忙会议,天天talk talk talk,动手不多;国内则总呆在实验室,天天work work work,想的很少。真正的实验室工作要注意观察、记录、动脑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一些反常情况,比如上级要你做这个东西,自己做出来的结果不对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个时候很可能孕育着一个很大的可能,这个材料为什么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是加错了,还是发生了其它的变化?越是这种情况越要动脑筋搞清楚。

第二个建议是可以借鉴传帮带,在公司里寻找一个标杆榜样一起做。作为一个新人,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无法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如果这时,我们从有经验的同事里,找个师傅,大家一起学一起做,不仅可以快速进入状态,甚至他的做事态度、方法、情怀都会深刻影响到你。

另外,大家在平时还可以多留意美丽修行、小红书这样的消费者积聚的平台,帮助自己了解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反应;各大品牌的平台也可以经常看看,看看他们的宣传、趋势怎样,基本几家平台了解下来,最近护肤什么趋势,洗发什么趋势,他们用了什么关键技术,就大概清楚了。

 

最后,他还是希望每一个产品设计师都能够努力做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因为有梦想、有情怀你设计出来的产品才不会平庸。

 

化妆品是一个美好的,创造美好梦想的事业。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实验室的简单操作工,厨房的面点师,而应该是产品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有诉求,有功效,有美学,有情怀,产品才能有生命。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