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汇聚专业资源 共享行业商机——2018中国食品饮料制造技术峰会暨展览会回顾(一)

来源:荣格 发布时间:2018-10-08 607
食品饮料及个护食品与饮料食品及饮料配料食品加工及设备饮料加工及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包装包装设备包装印刷其他二次包装与物流标识与打码电子芯片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IP类软件) 展会报道
中国食品饮料市场正发生多方位转型,其中,各年龄层保健食品刚性需求增长,显示消费者正在寻求更具功能性和保健效果的食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也将“保健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列为发展重点之一,把积极提高人民的营养素摄入量提升到国家计划层面;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印象也从“药物摄入”向“膳食补充”转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保健品销售额将由2016年的2729亿元,增至4803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0%~15%。

中国食品饮料市场正发生多方位转型,其中,各年龄层保健食品刚性需求增长,显示消费者正在寻求更具功能性和保健效果的食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也将“保健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列为发展重点之一,把积极提高人民的营养素摄入量提升到国家计划层面;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印象也从“药物摄入”向“膳食补充”转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保健品销售额将由2016年的2729亿元,增至4803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0%~15%。

在此基础上,特医食品成为食品业新热点,据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 640亿美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在美国,有65%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只有1.6%,约6亿人民币,而中国特医食品存量保守预估在150亿元左右,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8月21~22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食品饮料制造技术峰会暨展览会新增了“特医食品”专场,并且继续保留“营养食品与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饮料”、 “创新包装&加工与自动化技术”专场 ,探讨食品饮料行业法规、发展趋势、配方、食品安全、创新包装、创新加工技术等热门话题。

我们将在近期杂志中重点回顾其中的一些精彩亮点,希望能为您的产品开发和包装设计带来些许帮助。


陈晨伟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包装研究所
主题:食品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食品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产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是两类新型的包装形式,可使食品包装具有传统包装无法获得的功能特性,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这是未来食品包装设计的新理念,也是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食品活性包装的类型主要有氧气吸附型、抗菌型、抗氧化型、二氧化碳释放/吸附型、湿度控制型(吸湿)等。其中吸氧包装薄膜主要是通过在包装材料中添加可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性物质,能够使包装材料本身具有吸氧能力的塑料薄膜材料。研究将活性物质与聚乙烯(LDPE)树脂共混造粒后,通过挤出流延法制备得到吸氧薄膜,结果表明薄膜吸氧性能较好,对于橙汁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从无菌包装技术角度出发,未来的饮料包装是将无菌包装技术与功能性包装材料相结合,且更注重材料抑菌、抗氧化等功能性,以减少或避免向食品中直接添加防腐剂,最后将无菌技术、无菌设备和功能性材料综合应用协同实现产品的安全保鲜。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陈晨伟/杨福馨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食品功能性包装材料的开发与研究,现有成果包括新型高阻隔涂布液、生物气调保鲜包装袋、抑菌抗氧化包装薄膜、抗雾防霉包装薄膜、食品吸水抗菌垫等。研究室拥有整套功能性树脂及薄膜材料加工设备、材料性能表征仪器以及食品品质检测设备。


王鹤松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主题: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契机

王鹤松秘书长从全球营养与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保健品产业的发展环境、中国保健品市场概况、海外市场的借鉴等方面展开阐述。

王秘书长在演讲时指出:我国的特殊食品目前涵盖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三个部分,从7月30日开始归属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司管理。新成立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的职能是分析掌握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领域安全形势,拟定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和监督管理的制度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相关重大违法行为。

保健食品行业增长喜人,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分析,2016年保健食品主营业务收入4568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4.2%。这个数据来自于工信部组织编写的《2016年度食品工业发展报告》。保健食品备案制进展顺利,截至今年7月31日,已备案国产保健食品数量达871款;进口保健食品数量28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到2030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极大推动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还有老龄化和慢性病2种刚性需求。2015年到2017年,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分别占比16.1%,16.7%,17.3%,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分别占比10.5%,10.8%,11.4%,预计到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34.9%,老龄化的进展非常迅速,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2015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在院老人约215万人,养老资源稀缺,居家养老毫无悬念地成为主流,作为居家养老必须的一环,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适老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怎样发掘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对我们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课题。


姜培珍
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主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法规

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用日常膳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FSMP)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起到营养支持作用。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的特异性代谢状态,对相应的营养素含量提出了特别规定,能更好的适应特定疾病状态或疾病某一阶段的营养需求,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

FSMP是特殊膳食类食品的一种,可为疾病或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FSMP已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FSMP的形状通常为液态、粉状、凝胶状和糊状食品。医院里的FSMP主要采用乳剂形式,可以方便医生对病人的使用。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消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总量约为6亿元。

FSMP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产品也不得声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FSMP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随着政策落地,市场上必将出现更多优质品牌、低廉价格的FSMP,让更多患病的特殊人群受益。


刘洁
Innova Market Insights,中国区域经理
全球功能性饮料趋势及创新


在2017年,全球28%的饮料市场带有功能性宣称,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4%,中国市场2017年的新品中,1/4带有功能宣称,比2013年多了3%,而全球主流饮料中,功能性宣称在乳饮料和代乳饮料中更常见。

致力运用独特的innova数据库服务大客户的全球领先市调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在现场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功能性饮料趋势,并重点分析了影响市场趋势的5大因素——注重选择、“轻”享受、咖啡与茶、零食迷你餐化、海洋的馈赠。

注重选择方面,大家需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变化,2017年25%的消费者增加了他们对“健康食品”的消费,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成分及原料来源,倾向购买标签“更加有利”的产品,亚洲对于“更加有利”宣称的产品市场占比从2013年的30%上涨至36%,对于清洁生活方式和产品透明度的关心持续增长,消费者选择他们自己心目中更健康的饮食,其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宣称的增长值得关注,蛋白质紧随其后,“超级食品”新兴宣称吸引吸引消费者。

“轻”享受方面,全球与糖含量相关“低”宣称产品呈现增长趋势,在中国低脂宣称占首位,低糖/无糖均呈现增长,而在全球流行趋势不仅止于低卡,而是全方位的“轻”享受,比如加一点儿姜味,加一点儿微气泡。

咖啡与茶的应用品类进一步扩大,咖啡味或茶味饮料作为健康宣称的载体,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异特性,给功能性饮料带来无限创新机会,亚洲市场咖啡与茶的零售额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4%和5.4%,在中国膳食纤维是茶味功能性饮料的好搭档。

Innova Market Insights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在一天时间里人们什么时候最想吃东西?美国的这个数据在下午达到峰值,利用美味健康零食产品满足对食物的欲望,消费者通过吃东西来放松忙碌的一天,健康和口味成为零食购买的关键因素,更多便携化和营养的产品选择以迎合忙碌的生活方式,高蛋白饮料成为健康零食“心”选择。

在2017年,全球3%的功能性饮料含有海藻成分,海藻和海盐作为海洋的馈赠正在扩大应用,海盐的添加让功能性乳饮料更显自然与高端。


张彬
赫玛实验室 CEO
饮料创新过程中的思考及困惑


作为一家专业致力于饮料创新的国际化实验室,Halmana在现场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旨在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并提高新产品成活率的全新产品创新思路和操作方法。介绍思路之前,Halmana先抛出了一组异于传统市调公司的数据:他们认为11、12岁到30岁才是饮料市场的主导力量,而这个主流人群每年14%递增的消费力是35岁人群的2倍。

关于如何做一款创新产品,Halmana同样提出了2个问题,一个是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什么?如何保证一款新品成为市场爆品?

Halmana把饮料归属为一种服务消费者的工具,产品的设计核心必须考虑给谁喝?多少钱?他在什么时刻什么场景下会喝?喝完的感受怎样?而不是围绕老板的需求,或者添加了哪一款原料。

对于如何保证做出爆品,Halmana认为是不能保证的!但是可以运用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比如他们可以提供的模拟商业包装方案、小批量迭代产品推进方案和未有生产,先有订单的prosumer式产品开发。最后Halmana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经历的4大困惑,倡导引入第三方创新,专业服务机构第三方平台,自由者服务等,促进行业不同层面的创新需求。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