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据北京商报报道,美宝莲在北京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大卖场的柜台货架已大面积空置。一名前家乐福美宝莲柜台销售人员透露,大约从今年5月开始,美宝莲就陆续撤离超市大卖场渠道,只保留了家乐福双井店等少数几家业绩较好门店的柜台。
8月22日下午,欧莱雅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逐渐减少和关闭商超渠道,是美宝莲品牌主动做出的渠道策略调整。在随后发出的一份声明中,欧莱雅中国表示,中国彩妆消费者对个性、快捷、体验感强的消费趋势转变以及更趋向于单一渠道购买的行为,是电商和精品店崛起的重要因素。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趋势,欧莱雅中国主动调整渠道战略,“部署以电商、 化妆品店、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及新型精品店等为重点的渠道策略”,同时发展新零售以提升消费体验。
实际上,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增长强劲的中国美妆市场给化妆品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满足新兴的消费需求、进行渠道调整与革新等,都是品牌商们需要应对的课题。对美宝莲来说,亦是如此。
作为欧莱雅集团大众化妆品部的彩妆品牌,美宝莲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彩妆市场发展初期,美宝莲通过布局商超、百货等主流渠道,接触到了最广泛的大众消费者,并成为大众在彩妆领域消费的重要品牌。但随着中国美妆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妆消费渠道与消费者需求都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超市、大卖场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品牌形象升级、强调消费者体验的转型发展需求。
上述家乐福美宝莲柜台销售就对北京商报表示,超市柜台的商品通常都由超市订货员订货,由于货品不全、无法试妆等常见问题,如今销售明显下滑。同时该渠道化妆品客流相对稀少,杂项费用成本也较高,正在被不少化妆品品牌淘汰。
事实上,如今在化妆品销售中,百货、超市和大卖场渠道的重要性日益降低,电商和专卖店渠道的重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天风证券针对化妆品行业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6年,显著下降的渠道有两个,其中百货由26.1%下降至18.7%、超市和大卖场由(通常称之为KA渠道)34.1%下降至26.9%;而显著上升的渠道是电商和专卖店(通常称之为CS渠道),其中,电商渠道占比由5.2%提升至20.6%,专卖店渠道由15.8%提升到了18.2%。
彩妆也是整个美妆行业线上增长最为显著的品类。根据天猫提供的数据,2017年彩妆品类在天猫获得了约70%的增长,其中粉底液的增长高达178%。近日,天猫大快消总裁胡伟雄曾对界面新闻透露,目前美妆行业来自互联网渠道的销售占比已达35%,预计在两年之内会增至50%。
美宝莲自然也发现了消费者购买美妆产品选择渠道偏好的改变,今年开始,它有意加大了在电商和专卖店渠道上的布局。
今年3月,美宝莲在天猫渠道引入了FIT me粉底液,并提供线上试色体验服务。美宝莲纽约中国区品牌总经理当时就表示,未来美宝莲会推动更多新品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争取与全球同步,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新产品研发,并计划与天猫美妆合作,实现产品“先试后买”和“极速达”。在专卖店渠道上,美宝莲也试图加强其在屈臣氏的存在感。2月,欧莱雅集团与屈臣氏合作试水Colorlab彩妆体验空间,美宝莲在店内占据了非常有力的位置,它与巴黎欧莱雅的陈列面积占比超过了30%,这在过往的屈臣氏门店很少见。
科蒂新财报亏损收窄,说要继续加码收购
化妆品公司科蒂正在迎接一个新阶段。
8月21日,该集团宣布了首席财务官Patrice de Talhouet离职的消息,称de Talhouet将从9月15日起开始“找寻其它机会”,而集团目前已委托猎头公司开始寻找继任者。在职位空档期,现任集团高级副总裁Ayesha Zafar将暂代首席财务官一职,帮助集团实现该职位的新老交替。
这对于科蒂而言,或许可以被视作一个阶段的结束。因为de Talhouet加入科蒂时正值科蒂对宝洁旗下美发、香水、美妆部门等40余个品牌完成收购,融合工作迫在眉睫。而在过去两年,de Talhouet的工作重心正是完成上述融合。
“对于科蒂和宝洁的融合,他的领导至关重要,而现在这个任务终于彻底完成了。”科蒂CEO Camillo Pane说道。
科蒂机场体验区
与de Talhouet离职消息一并公布的是科蒂最新的全年财报。从财报数据看,融合工作的成效有所显现。
在过去一财年,科蒂实现总营收额94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加22.8%。这主要是得益于奢侈品及专业产品部门的增长,这两个部门在一财年的营收涨幅分别达到6%和1.7%。对比看,大众美妆产品的营收较去年同期继续下降4%。这使得集团在该财年内仍未扭转亏损局面,但好在亏损有所收窄——从上一财年的4.222亿美元减少至本财年的1.688亿美元。
这样的势头给了科蒂继续实践收购策略的信心。除了宝洁,不久前科蒂刚花3500万欧元收购了Escada的香水授权。而在接受WWD的采访时,Pane表示,如果标的合适,科蒂在最近几年都很可能会尝试这样规模不算太大的收购案。而从长期看,科蒂“毫无疑问始终对收购案保持开放态度,只要时间合适”。
现在肯定不能算是个好时候,科蒂还在积极扭亏为盈。而摆在面前的问题不算不严峻,因为业务不见起色的大众产品部门很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复苏。一方面,这些品牌创新力不够。另外,E.L.F、NXY这些后起平价品牌的出现抢走了消费者的心,也让零售商更愿意将货架给到它们。这些对于科蒂都不算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