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图 五位嘉宾分别是:台达中国区人资长 林正彬(左一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少远(左二 ),台达机电事业群技术长 连监棠(左三 ),台达发言人 周志宏(右二 ),台达-中达电通 机电事业部总经理 陈敏仁(右一)。
作为连续举办的第五届赛事,本届“台达杯”受到各方院校的重视,111所院校164支队伍报名、71所院校74支队伍参加决赛均创历史新高。同时更有外国高校学生热情参与,包含3支泰国高校队伍、3支印度高校队伍和2支越南高校队伍成功入围最后决赛,其中越南高校队伍首次参加台达杯。
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首度突破一百所学校报名,越南队首度参赛,也体现出此次大赛的国际化特点。在媒体交流环节,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少远、台达机电事业群技术长连监棠、台达发言人周志宏、台达中国区人资长林正彬、和台达-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陈敏仁作为重要嘉宾,分享了关于此次大赛的诸多热点问题。
关于台北杯举办的初衷,台达机电事业群技术长连监棠分享道:“台达自2009年起开始和各大高校合作,到目前已经共建了32所高校实验室。为了让学子们进一步接触自动化产业界,台达自2014年起开始举办台达杯活动,鼓励学子们在实际应用领域里更接地气。”他还高度评价了学子们的“3i”:
innovation, imagination 和 integration,“台达杯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将他们很好的思想创意和台达的产品相结合,架构一个更好的自动化产品。”
李少远作为新一任动化教职委的代表,重点阐述了台达杯对高校教学教育的巨大促进作用。“这个活动使多方收益,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通过比赛,他们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以后的比赛内容更加丰富,能够为选手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台达发言人周志宏从台达创始人郑崇华先生的著作《实在的力量》谈起,谈到了台达的做事风格:实实在在。“我们希望可以将思想创意和技术统统落地,这几年台达杯的举办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台达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畅想这个活动该怎么办,要如何命题,每一年都在想如何将这个活动的收益最大化。其中一个目标是让学子更早熟悉企业想要什么,熟悉之后他们可以更早接轨企业,从而为整个自动化行业培养更大的力量。”
正是有了多方的认真和投入,台达杯才越来越有感染力。过去三年,大赛每年都新增了一个国家的高校报名,台达杯本身,也从一个两岸交流的赛事发展为一个国际化的大活动,而且在举办质量方面很值得称道。
五年以来,台达杯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赛命题从第一届的“发现能效高手”、第二届“发现控制高手”,到最近三届的“发现智造高手”,这反映了哪些热点市场趋势呢?台达集团-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陈敏仁介绍:2014年台达杯关注能效,重点在于如何应用最少的能源做出更多的产能;2015年的主题是“寻找控制高手”,当时的目的在于某些行业特殊技术的应用,从产品的角色到系统的集成,把控制当成一个主轴;2016-2018年的主题是“寻找智能高手”,这是“中国制造2015”政策指引下的大的产业趋势。通过前几届的比赛,台达发现:学生展示的系统越来越完善,慢慢理解了智能制造的核心,及如何从需求端做弹性制造。另外,有些学生已经将工厂里的资产管理,如预防保养的功能,引入台达杯。
“这几年大赛主题的改变使学生的思路不断拓宽。大赛形式也做出了一些改变,现在,为了让学生更有创意,我们鼓励学生从消费端去想象,并通过团队精神打造出他们想要呈现的东西。在比赛环节,从预赛到小组赛,再到争霸赛,规则和要求也在逐渐丰富。特别明显的一个改变是:在决赛中的小组赛环节,每年由专家评审选出14个争霸队伍,最后一支争霸队伍的名额则由所有小组赛团队共同评选,这样的设置不但让活动更有趣,也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陈敏仁如是说。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中,校企合作作为建设“新工科”的重要一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台达在这方面一直和学术单位一起,形成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除了前面提到的台达杯和实验室,还和很多高校联合开展了台达班,并派出老师去教学,希望学生更早了解台达的课题。
李少远认为,“新工科”的提法应被理解为一种适应性,即新的形势下,学生应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在修改教学计划。此外,跟企业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比赛和建立联合实验室,能更好地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高等教育的大趋势。”李少远说道。
通过产学研的交流,学生更早接触到实物层面。同样是创新的方案,连监棠发现不同地区展示的产品和方案也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台湾地区的方案更重技术本身,大陆高校团队的方案则更接地气,往往会把物联网的概念引入设计方案。从台达本身而言,他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工厂真正在做什么,真正的工厂是如何运作的,也希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互相学习,观摩对方的思维和创意。
深入观察学生作品的变化,如果说前两届还着力于点对点控制以及效率的提升,到2016年已经有团队开始用机械手臂,2017年甚至有部分团队开始尝试人工智慧。对此,多位台达高管表示:他们非常看好大赛的一些作品,举例来说,今年学生作品中有一台贩卖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有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学生连所有的机构、设计都考虑进来,还使用了流行的支付宝等付款方式,比赛现场就可以制造出饮料,而且连机器的外表都已经有了贩卖机的雏形。这是一个真正落地的方案,非常贴近生活。”
台达杯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更完整的方案来传达他们的理念。陈敏仁提到,未来希望为参赛队伍办更多的培训,让学生充分了解台达产品的特性,在使用上发挥最大的效用;李少远则希望台达杯能更加注重IT与OT的融合,培养具有颠覆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林正彬更加强调态度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将来能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周志宏对大赛的期许可以一言以蔽之:节能、环保、爱地球,这也是台达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连监棠认为自动化是大势所趋,他希望台达杯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培养出更多的自动化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