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湖北省智能制造发展情况

来源:装备司 发布时间:2017-01-21 789
金属加工金属成型机床其他金属材料测量及控制系统模具及冲模表面处理电子芯片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IP类软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按照工信部相关部署,湖北省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总体情况
 
(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特色鲜明,部分产品在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加快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为特征的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以智能制造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型智能制造业蓬勃兴起。2015年,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850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8%,综合实力居全国第8位。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全省智能制造装备创新资源富集,机械、电气、信息技术、光电子、测绘遥感等学科集群和多学科交叉优势十分明显。拥有两院院士22人,拥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国家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加上众多的相关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成为湖北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重要支撑。

(3)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目前,全省智能制造装备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其中,高档数控机床领域34项重大国家专项取得突出成果,华中8型数控系统实现了我国高档数控系统整体水平跃升。“汽车白车身焊接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数控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装备与工艺”、“混流生产工艺过程优化平台及其在汽车等行业的应用”、“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核心装备”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打破国外垄断赢得声誉。
 
(4)集聚效应作用明显
 
目前,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襄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宜昌市等地呈发展聚集之势。武汉市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装备、3D打印、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取得进展,产业联盟、创业孵化器等创新活跃。襄阳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特色鲜明,轨道交通装备、航天航空装备和冶金成套装备等领域加快智能化转型。宜昌市军民融合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一批智能海洋水下装备、智能纺织装备、高速高效齿轮加工装备、智能工业清洗装备等产品引人注目。
 
(5)示范推广成效喜人
 
目前,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装备示范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光纤光缆智能装备项目列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重型机床数字化车间项目获得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专项支持,制造与服务智能集成平台、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已在汽车制造等领域实施多个范例,工业云、大数据等开始应用于机床、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智能变电站、制造业流程信息化、环境监测和管理、食品药品可追溯等领域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成功实施。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业规模效应有待增强。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分散于央企、校企、民企,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开拓力不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缺乏,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亟待增强。
 
2)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全省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技术转化能力较薄弱,协同创新氛围不浓,产学研合作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重模仿、轻创新,重引进、轻开发”现象普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受制于国外。
 
3)系统集成水平有待提升。全省智能制造装备单机应用居多、成套装备较少,能够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制造型服务企业,以及在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设备供应、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竞争力强的专业化企业缺乏,“系统集成”能力较弱。
 
4)推广应用力度有待加强。全省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缺乏包容创新的环境,部分应用企业对国产智能制造装备存在认识误区,崇洋媚外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重点领域用户的示范推广积极性不高。同时,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
 
2.湖北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情况
 
(1)开展湖北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活动
 
按照工信部智能制造三年行动方案安排,制定了《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并印发了《省经信委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鄂经信机械函〔2015〕371号),各地积极响应,特别是武汉市、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等地,针对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方案,不仅积极收集申报项目,还把工作过程作为本地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宣传、动员手段来做。经各市推荐、专家评审,在省经信委网站对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进行了公示,并对公示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考察,选定了14个“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领发展,目前,首批14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公布。
 
(2)积极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今年9月8日,为加快推进全省智能制造加快发展,湖北省政府在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隆重召开了全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副省长许克振向首批14 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授牌并作重要讲话,全体代表参观了美的武汉公司智能空调数字化工厂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现场。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各市经信委负责人及装备制造分管同志,全省重点智能制造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的负责同志,提出智能制造提案的省政协委员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会议。
 
积极推进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营造机器人产业等高端装备发展的良好氛围。2015年先后在十堰市、武汉市开展了全省铸造行业和模具制造、冲压、锻造行业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11月,组织湖北机器人产业联盟在第十一届产学研洽谈会上集中展现了最新创新成果,编发3期工作动态,集中介绍了武汉、襄阳、孝感等地促进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经验。
 
3. 湖北出台支持智能制造的政策及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湖北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确定了通过5~10年的努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区的目标。提出了“1+X”规划体系和“双九双十”行动,其中组织编制的《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十三五”发展规划》已近完成,即将发布实施。在《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对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省相关项目遴选;对试点示范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授予“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单位”牌匾。充分利用国家、省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长江基金等现有渠道,加大对试点示范的支持力度。
 
武汉市计划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奖励200万元。该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交流对接活动,组织了阶段性的评估和总结工作。根据对武汉市的初步调查情况,武汉重点推进的20个试点示范项目,基本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的阶段目标。
 
4. 下一步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省相关行动部署,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强省。十三五期间持续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全省智能制造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为制造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对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制造专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等,聚焦汽车、机械、航空、电子信息、船舶等重点领域,分类实施流程制造试点示范与离散制造试点示范。
 
(2)加强智能制造项目试点示范。在去年开展试点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拓展试点领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3)加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选择有基础的市、县(区),围绕智能制造重点方向领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支持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