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手机屏幕不会损坏皮肤:拜尔斯道夫新研究消除“蓝光误解”

来源:Beiersdorf 发布时间:2021-05-13 2176
食品饮料及个护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
收藏


研究结果证实来自太阳的自然蓝光(HEV light)对皮肤的负面影响

经过验证的具有抗氧化功效活性成分,可提供可靠的对自然蓝光防护

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人造蓝光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广为人知,防晒的重要性已牢牢扎根于许多人的观念里。作为防晒领域的引领者之一,拜尔斯道夫数十年来一直在防晒领域进行广泛的研究,始终专注于对皮肤进行更充分的了解并普及给消费者们。

 

疫情让我们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屏幕前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关于人造蓝光对我们的压力水平、睡眠模式以及直接对皮肤的影响的担忧也随之增加。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来自太阳的蓝光的影响,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人们肯定会怀疑屏幕也会损害皮肤。

 

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最近公布了几个新发现,这些发现对自然蓝光、高能可见(HEV)光和人造蓝光对皮肤的影响提供了一些见解。

 

人造蓝光对皮肤的影响微不足道

 

由光生物学首席科学家Ludger Kolbe博士领导的Beiersdorf研究小组驳斥了一些针对人造蓝光的批判的声音。“通过我们的研究活动,我们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在常规使用电子设备期间接触的人造蓝光的量远远不足以引发有害的皮肤效应。Kolbe解释说。

 

如果一整个星期都不间断地对着显示器,距离屏幕30厘米远,也仅仅相当于在德国汉堡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在室外待1分钟的时间。


1620899081279049.jpg

Beiersdorf研究组光生物学首席科学家Ludger Kolbe博士


Kolbe补充说:“与太阳的自然蓝光相比,人工蓝光几乎无法检测到。”即使离屏幕很近,也不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例如,即使把HEV强度增加17倍,在智能手机上打10小时电话的蓝光量也只与在汉堡的日光下晒1分钟的结果相同。“人们在疫情期间对屏幕时长骤增的担忧,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人工蓝光对皮肤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人们对皮肤负面影响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Kolbe总结说。


真正的危险自然蓝光

 

人工蓝光不足为惧,不代表人们可以放下对“蓝光损伤”的警惕。

 拜尔斯道夫多年研究已充分证明与人工蓝光不同,太阳的自然直射蓝光对皮肤构成很高的风险,自然蓝光能够进行防护也是有必要进行防护的。

 

可见光约占太阳辐射的50%,其中的三分之一是自然蓝光。它比UVA射线能更深地穿透皮肤,后者仅占阳光的5%。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将这种光标记为“潜在危险”。拜尔斯道夫研究小组在其综合研究中已经科学地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该研究,HEV光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加速皮肤衰老并增加色素沉着。

 

这项研究还证实了抗氧化剂成分的保护作用,例如licochalcone A(甘草查尔酮A

licochalcone A几乎在每种优色林防晒产品以及妮维雅Sensitive-AllergyUV Face系列防晒产品中都使用过。

 

Underlying publications:

Batzer J, Eggers K, Kolbe L, Weise J. Assessment of hazard potential of high-energy visible light from electronic devices for the skin. Poster, 27th EADV Congress, Paris, France 2018, Poster No. P1672.

Mann T, Eggers K, Rippke F, Tesch M, Buerger A, Darvin ME, Schanzer S, Meinke MC, Lademann J, Kolbe L. High-energy visible light at ambient doses and intensities induces oxidative stress of skin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antioxidant and Nrf2 inducer Licochalcone A in vitro and in vivo.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20; 36 (2): 135-144.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