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郝飞谈痤疮管理

来源: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发布时间:2020-06-09 1219
化工涂料油墨助剂工业金属加工金属加工金属切削机床智能制造传感器液压与气动技术食品饮料及个护食品与饮料食品及饮料配料食品加工及设备饮料加工及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包装包装设备包装印刷其他二次包装与物流标识与打码 人物专访/对话
收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CDA常委兼过敏亚专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委会常委;中国非公医疗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曾任CDA第1、2、3届副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1-14届常委;《实用皮肤病杂志》、《皮肤病与性病》杂志副主编和《JEADV》、《中华皮肤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发表SCI文章近100篇,分别获得国家、军队和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4项和3项。  
 
 
在皮肤微生态研究中,对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简称AD)、痤疮、银屑病、玫瑰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的研究先行一步,那么,这些前沿学术和临床研究对化妆品市场开发有什么启发?
 
本期我们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郝飞教授来跟我们聊聊微生态理论下的痤疮管理。
 
Ringier:
 
首先,想请您跟我们普及下痤疮和皮肤微生态的研究?
 
郝飞教授: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和痤疮丙酸杆菌的关系研究由来已久。
 
随着皮肤微生态概念的引入,我们认识到,痤疮丙酸杆菌不是敌人,而是一个“有条件变坏”的朋友,对痤疮管理的关注点也更多地从杀菌抑菌转移到如何通过调整微生态把它从敌人变回朋友。
 
传统观点认为痤疮丙酸杆菌通过细菌增殖导致炎症升级,而现在认为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包括早期的微粉刺形成,到后期的痤疮后红斑,其致病性贯穿于痤疮形成的全部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认知体系中,痤疮丙酸杆菌就是敌人,是必须被杀灭的一个细菌。微生态概念引入后,我们认识到痤疮丙酸杆菌是我们皮肤中的一个共生菌,是人体生物屏障的一部分,它的致病性是有条件的。
 
那么,为什么原本是朋友的共生菌会致病?
 
在我们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生殖道里存在着一个由细菌、真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我们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屏障,对人体免疫反应、疾病预防、提升疾病防治都有积极意义,在这个多菌群共生的体系中,菌群种类越丰富(也就是多样性越突出)表明微生态环境越符合生理状态,如果某一种菌群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成为主流,就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对痤疮丙酸杆菌来说,其在正常情况下的增殖水平是有限的、同时受到各种限制。但如果处在密闭的环境中,这种厌氧菌就会增殖(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增殖),另外,一些抗菌药的使用,造成其他共生菌被压制,都会造成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增殖。这种情况下,这个本来的“朋友”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内在因素的皮脂分泌旺盛/青春期,外在的护肤不当/外环境破坏/皮肤屏障受损/日晒、药物治疗等等,使得平衡的状态被破坏,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因此,在微生态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是有用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微生物看成是敌人,其从朋友变成敌人是有条件的。现在,如何应用微生态模式、方式把这些“有条件变坏”的敌人变回朋友,对痤疮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管理非常有意义。
 
Ringier:
 
这些疾病机制研究,对我们认识皮肤微生态有什么启发?
 
郝飞教授:
 
痤疮的发病机制是一个认识较为清楚但有较为复杂的机制。目前,我们对微生态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也得到很多证实,这里既包括非皮肤性疾病—肠道疾病、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者肝病、糖尿病,甚至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包括皮肤疾病中的AD、痤疮、银屑病(和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更多)、玫瑰痤疮、荨麻疹等。
 
这些研究,让我们对疾病与微生态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有越来越多的疾病研究开始重视和关注微生态研究。而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微生态认知和理念的提升,我们可以以这些研究为切入点,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认识微生态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保护微生态,探索新的科学完善的疾病管理模式。
 
Ringier:
 
在您的研究中,有没有一些特别想和行业分享的点?
 
郝飞教授:
 
一个是特应性皮炎,如果有机会,可以和大家聊聊这个由皮肤屏障破坏,造成金黄葡萄球菌定植,引发的特应性炎症过程。另一个是关于脑-肠-皮肤循环的老观点,观点虽老,其机制更复杂也更有意思。
 
我们可以想一下,为什么通过食物会影响我们的皮肤?为什么高考前,痤疮会加重?经典学说认为,一些我们看到的皮肤问题是由肠道菌群影响产生的,特别是肠道菌群的繁殖或异常增多,使菌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致病肠道细菌或微生物成分进入血液,从而引发了系统性的炎症过程。
 
这些研究在痤疮病例中也有表现,比如一些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会促进胰岛素、生长激素分泌,加重痤疮,甚至会导致痤疮丙酸杆菌呈惰性状态,成为生物膜自延状态。还有一些研究证实,如果吃一些高能量食物,特别是当肠道功能不好、不能及时代谢时,高能量食物会助长肠道菌群紊乱,影响面部皮肤状态。
 
因此,这个老观点,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Ringier:
 
对微生态护肤品开发,您有什么建议?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
 
郝飞教授:
 
把微生态引入疾病研究,必然会带来临床诊断和治疗理念的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治疗方法学的改变上。
 
以痤疮管理为例。
 
过去,我们对痤疮的治疗存在简单片面的问题,我们关注是否可以保持皮肤清洁,是否要重视抗角化治疗,比如把毛囊口打开,把粉刺挤出来;我们可能会重视抗菌治疗,在产品中加一点抑菌成分;我们还会加一点儿皮肤屏障保护的办法。
 
微生态介入后,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比如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正确?要不要盲目去除粉刺?研究已经证明粉刺的形成机制不是毛囊口简单堵塞的问题,用水杨酸、果酸治疗痤疮是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机制的……而通过有效改变皮脂腺功能来调整皮肤微生态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这对临床药物开发和医美护肤品开发都很重要。
 
在临床药物方面,抗菌素的使用已不再是抗菌而是抗炎,异维A酸这种抗增生或者抑制皮脂腺功能的药物就显得更重要,它既可以改善皮脂腺功能,也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环境来帮助恢复微生态。
 
在医学护肤品开发方面,由于外用护肤品很难做到通过抑制皮脂腺功能发挥功效,通过增加一些非致病菌、或者帮助在疾病状态下减少的致病细菌繁殖能力,来纠正这种不正常的微生态环境,最后达成痤疮病理生理治疗的诉求。这里,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产品中增加促表皮葡萄球菌增长、出芽的方法或成分,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使皮肤微生态趋于平衡。目前国际上已有研究证实,有些成分可以通过促进表皮葡萄球菌增殖的方式来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通过营养平衡的方式来调节菌群平衡,皮肤上的营养物质是有限的,痤疮丙酸杆菌有很多类型,有些是致病的,有些是保护性的,对保护性的痤疮丙酸杆菌我们可以帮一把,让它获得更多营养,使得大家和平共处。
 

温淑均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