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永不停歇,感受创新的魅力

来源:荣格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发布时间:2019-07-02 269
金属加工金属成型机床其他金属材料测量及控制系统模具及冲模表面处理金属切削机床
收藏
——2019 金属加工行业 – 荣格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揭晓

今年,机加工行业的景气度似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环境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让不少企业感受到额外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主要应用市场(譬如汽车制造领域)的低迷 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

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主动拥抱市场的变化,敏锐捕捉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现有产品、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对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自主创新的浪潮中,2019 金属加工行业 – 荣格技 术创新奖再次启航,70家企业提交的83项产品展示了整机、刀具及工具、测量和软件、切削液及润滑、自动化、工业 4.0 等细分领域在过去一年中的创新成果。最终有 39 项创新产品胜出,得到了评委和 用户的一致认可。

纵观今年的整体报名情况不难发现,机床设备的智能化、柔性化生产、交钥匙整体式解决方案、增材制造相关的创新技术,已成关注的焦点。譬如,DMG MORI 推出的第二代 LASERTEC 30 SLM 粉床式增材制造机床,可以在一台机床上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材质,同时智能化的粉料模块允许在不超过两小时内完成换粉操作,还可运行丰富的软件解决方案,生产多种高密度材质的工件,就收获 了较高的评价。原上海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徐正平在点评时表示,该款选择性熔融增材制造机床可生产其它加工方法无法生产的网格和蜂窝状的 3D 工件。

除了智能化机床设备本身外,相关的软件、功能部件也成为助力生产自动化的理想搭档。Tebis 的 V4.0 R6- 创新 5 轴铣削系统在操作简便、快速、可靠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粗加工、正面 和侧面精加工、加工轮廓和雕刻等多种加工场景,关键的是即使是没有任何 CAD 经验的用户也可很 快上手。该系统获得了数位评委的一致好评,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教授认为, 这是一款面向实际应用的多功能 5 轴编程系统。原大连机床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如松则指出,Tebis 的这款 CAD/CAM 软件具有较强的功能,在 HPC 及铣削轮廓中有很高的效率。海德汉的 RCN 6000 系列带轴承和大空心轴绝对式角度编码器,专为满足精密加工需求而研发,新的 RCN 系列具有两条刻轨,由两条刻轨产生的信息经过处理可以保证获得高精度的绝对位置。徐正平老师认为,这种新 颖绝对式角度编码器上采用了单场扫描原理,将其成功地应用于绝对式直线光栅尺上。大的扫描表 面和扫描场的排列使得编码器对污染敏感程度相对降低。因此特别适合用在是带有两轴转台的五轴 加工中心机床上面。

作为工业 4.0 细分领域的代表,海克斯康的 SMART Quality 企业智慧质量管理平台,瞄准质量云数据和智慧质量新生态,旨在确保从一个车间、一个工厂,到几个工厂和供应商高效、透明的质 量管控,打破各系统的信息孤岛,实现生产上下游的数据贯通 。通过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及预警等技术应用,SMART Quality 贯穿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分析与控制等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 产品质量控制信息、测量程序、检测数据、测量设备及人员等全面测量信息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正如李如松老师所言,SMART Quality Cloud 质量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控制信息、测量程序、 检测数据、测量设备及人员等全面测量信息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构建数字制造,是当前生 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和提升的当下,制造业的创新有其独特的意义。此次最终获奖的 39 项产品,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其背后凝结的无数心血,更让我们对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创 新的路上,让我们永不停歇,创造更多的辉煌!

评审委员会专家

(排名不分先后)

 

张为民

1990 年 4 月起在同济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教授。曾担任机械工程系工艺及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生产系统、制造技术教席教授。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德 AMTC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enter 先进制造中心)实验室主任。

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现代化管理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沈阳机床“高档数控机床”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生产工程学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制造系统及自动化、单元化制造及其控制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与加工工艺等。

王永国

上海大学先进工艺与刀具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特聘教授;先进制造工艺与刀具协同创新研发中 心常务副主任(投资 1.43 亿); 航空航天及汽车关键零件加工 工艺与切削大数据协同创新联盟秘书长(理事长为卢院士); 加工工艺与切削大数据项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国拨经费 790 万);王博士专注于加工工艺与切削大数据、加工工艺与切削大数据协同创新、 加工工艺与刀具优化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张庆茂

工学博士,博士研究 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 现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广 东激光加工技术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主任、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激光精密焊接技术、基于超快激光的微纳制造技术的研究以及基于 激光的 3D 打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省市课题 20 余项, 发表论文 60 余篇,拥有发明专利 6 项,培养研究生 60 余名。

唐霞辉

1963 年 11 月 生,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1986 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89 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 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 2000 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激光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 事。《激光技术》杂志编委、《应用激光》杂志常务编委。主要从事新型 CO2 气体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加工系统集成、激光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各一项,湖北省 “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一项,国家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 1 项,来自企业科技项目近 60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60 多篇,获得省部 级鉴定成果 4 项,第一完成人获得 2004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 年出版专著《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2008 年出 版专著《高功率横流 CO2 激光器及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5 项。

徐正平

高级工程师,原上海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上海机械工程 学会顾问。长期从事数控机床技术工作,注重研究当今国际数控机床发展动向及市场趋势。曾担任重大工程项目的评审工作,也是多家境内外媒体特邀记者及撰稿人。主要论作包括“创新是机床发展的不懈动力”、 “加工中心选型”等。

章宗城

教授,曾任东华大学机械制造教研室主任,以及全国摩擦学学会理事。 之后在日本从事切削加工,切削工具磨损等研究, 主要研究各种表面处理对刀具和零件性能提高的影响和改进途径。目前任职尚亚国际贸易公司的高级顾问, 主要介绍国外先进刀具制造工艺,进行一系列的科普工作。

李明

1963 年 1 月生,硕士 学位。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同时担任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会员 (SAC/TC240,ISO/TC213)、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 学会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高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研究会副理事长。是国内坐标测量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从事几何精度设计与质量过程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过包括国家 863、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并且十分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主持和参与了 30 多个国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获发明专利 10 余项。

张书桥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金属切削协会副理事长,全国生产工程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批工业工程专家,中国刀协刀具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浙 江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著《现代制造系统》一书。在科技与管理方面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二等奖、上海市科学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吕德龙

籍贯河北唐山,目前担任兵器新技术推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热处理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委员会委员等。

每年主持军工企业新技术交流会及相关专题活动,如:先进技术制造交流会及热加工工艺技术 ;机械零件光整与精饰技术 ;机械零件表面强化技术等。同时,开展过《新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及材料的创新》、《多点无模成型工艺的加工技术》、《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在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讲座课题。

李如松

1962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 1962 年至 1996 年,在机械工业部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从事组合机床及自动线的设计和相关课题的研究,主管设计了作为研究课题的缸体专能镗床。1966 年主持和设计组合机床研究所的第一个镗孔车端面动力头系列和其通用部件。1976 年主管设计的多路阀体加工自动线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先后担任过机床、自动装配、工业机器人、总师办、引进办、新工艺和 CAD 计 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室的副主任、主任以及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等职务。获得铣边机专用铣刀的发明专利一项。担任《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的《机械制造 工艺及设备卷(二)》的分编辑委员会委员和《加工过程自动化篇》的副主编。 2005 年来被荣格贸易出版有限公司聘为《国际金属加工商情》和《国际模具制造 商情》杂志的编委。已发表科技文章 160 多篇。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