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提升——访上海大学李明教授

来源:荣格 发布时间:2018-10-09 519
金属加工模具及冲模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电子芯片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IP类软件) 会客室
收藏
在大数据、工业4.0、智能化、自动化等热点被行业频繁讨论的当下,中国制造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还有多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目前我们最该学什么、借鉴什么……这些本原性的问题,恐怕是我们在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时该首先思考的命题。

上海大学李明教授

上海大学李明教授

在大数据、工业4.0、智能化、自动化等热点被行业频繁讨论的当下,中国制造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还有多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目前我们最该学什么、借鉴什么……这些本原性的问题,恐怕是我们在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时该首先思考的命题。

而这些问题,也一直是上海大学李明教授长期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相对于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几何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产品几何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等一系列份量十足的头衔而言,李老师更像是一位对中国制造业充满了情怀的行业布道者。

本期我们有幸采访了李明老师,让其为我们分享,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所悟出的中国制造业提升之道。

思维模式的落后是根本问题

在采访刚开始,李老师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理念思路层面出了问题。”

譬如,为什么拥有50万左右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中国在质量方面干不过仅拥有5万份左右证书的美国?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对质量的理解、对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解,乃至对现代工业的理解出现了何等巨大的偏差。

在大谈未来制造时,有专家大谈工业4.0没有讲质量,事实上全球对面向未来质量的讨论从2005年就开始了,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201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国家质量基础的概念,2015年国际ISO标准对质量重新进行了解释: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反映在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中。从这个角度而言,工业4.0等制造模式就是为新的质量概念提供解决方案的。

当社会形态的变化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时,先进工业国家纷纷提出面向未来的制造模式时,我们甚至还在拿“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这类上世纪90年代,甚至早已被抛弃的概念在讨论未来制造。通过这些例子,李老师十分犀利地指出,“用当下的技术去讨论未来,一定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未来制造全面启动拼板模式

那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更新自己关于制造业的理念?李老师借用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进化论告诉我们,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并进一步进行了解释:“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变化和升级,必将会引发制造模式相应的改变,如何适应,甚至引领这些变化,是全球制造业思考的重点。”对此,李老师也有着自己深入的观察:

全球云环境的形成和应用,催成了全球产品供需方基于云环境的双向订制式,这同时也将企业间的竞争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前移为从寻找客户就开始的竞争,由此,基于云环境的全球协同创新和协同研发平台,以及相关管理机制将成为关键。

云环境还将打破原来的供应链协同模式,对外界需求的快速响应、无缝融合的要求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指标。从某种角度讲,在现有的模式中,许多企业实际上仅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且大多数是一块相对固定的拼板,但在面向未来它应该是一块智能、柔性的拼板,而快速融合的手段唯有标准规范,这种融合包括了文化和技术、客户与厂商的融合。所以,单从企业今后在整个制造业价值链角度看,智能、柔性也许是转型升级的重点,但这类企业终究还是一个在下游干活的。更何况,还有文化这道必须逾越的坎。

云环境还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创新融合平台,借助这个云平台,组织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玩拼板的主,进行新产品研发的组织、基于云的制造活动组织等等。这是一种完全有别于现有研发和经营的模式,也应该是全球制造业在重点探讨的未来模式。

总之,一个全新工业时代已在开启,全球制造的拼板模式也将就此形成,在云环境中,无论是一块智能拼板,还是一个玩拼板的组织,人人面前必定是一片蓝海。

探究工业发展之道,先进标准是重点

在访谈最后,李老师分享了发达国家与时俱进的一些有益经验,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都已有积极部署:

2013年德国工业4.0的提出,针对未来,给出了制造模式、组织模式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从企业本身的柔性和智能,即所谓的智能制造;从组织的快速组织配置和运营等角度给出了思路,即所谓的SMART企业。这个SAMRT除了强调了能力外,更强调的应该是灵动,基于云环境的云企业运营模式。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这一点在国内宣传4.0时很少提及。但是当文化成为未来质量关注的一个重点时,当质量文化时代的到来,社会责任无任如何是不容忽视,也是无法忽视的。

美国提出的“制造业先进伙伴计划”等方案,应该与德国工业4.0的面向层次有所不同,它更强调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特别是由美国国家层面构建的若干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更是瞄准了云环境下的关键技术展开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而GE等企业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方案则基本与德国工业4.0面向的层次类似,重点关注云环境下知识与工艺的融合、技术与网络的融合、组织与社会的融合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同时,李老师也进一步强调,我们需要运用系统和工程的角度,运用道、法、术、器等层次方法来探究未来制造体系的架构,一切以偏概全,以术和器来探讨未来系统的论调必定是有问题的。只有从道、法层面出发,我们的方案才不会跑偏,国家和企业也就不会多化冤枉钱。

“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绝对不仅仅在自动化、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术和器的层面,而是在我们的脑中,在思维层面,它包括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解,对现代工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之道的遵循。而ISO 9000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说是以ISO、IEC众多标准构建形成的标准体系,不仅总结了前辈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条奔向成功的工业之道,它不仅是康庄大道,更是一条奔向未来的高速公路。”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