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超级渗坑出现引发的思考

来源:凤凰评论 发布时间:2017-04-30 552
泵与过滤 展会报道
收藏
天津、河北几个被曝光的工业渗坑,却意外成为这个春天最浓重的“阴霾”,很多人为此不得安宁。环保部官员已展开土壤详查,尽管调查结果尚未披露,但情况显然不容乐观。有媒体报道显示,当地地下水恶化严重,很多人家被迫购买饮用桶装水,附近村庄罹患癌症者越来越多。
这个周末,华北的天空万里无云。不过,天津、河北几个被曝光的工业渗坑,却意外成为这个春天最浓重的“阴霾”,很多人为此不得安宁。
 
环保部官员已展开土壤详查,尽管调查结果尚未披露,但情况显然不容乐观。有媒体报道显示,当地地下水恶化严重,很多人家被迫购买饮用桶装水,附近村庄罹患癌症者越来越多。而渗坑所在的天津市、河北省,除表态“不管任何困难,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将污染渗坑治理到位”外,均宣布将展开全域范围内的彻查。
 
其中,河北省环保厅提出了4个“零遗漏”:对污染的排查、录入电子档案、明确每一个污染源的监管责任、对于污染的治理和修复等,都要做到“零遗漏”。天津市环保局则“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对全市92个2015年已完成治理的渗坑逐一检查,坚决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应该说,这些事后的应急之举,以及相应的由点及面、长效治理等等努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若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实有可能在杜绝污染增量的基础上,逐步治理污染存量,进而产生综合治理效果,避免土地和水遭受更严重的污染侵害。
 
然而,这样的治理愿景虽然美好,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甚至还有可能沦为空话,从而再度成为一次治理的“空转”。
 
其一,此前并非没有治理,只是,实际效果不仅不理想,简直就像是一次次心照不宣的“猫盖屎”游戏。以大城县的两个渗坑为例,据媒体报道,从2014年起,大城县就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对两处渗坑污染水体进行治理。而治理过程亦十分简单,先把小坑污水抽到大坑,然后推土机把小坑淤泥推到角落,撒上生石灰,就算处理完了。这其中,既无科学调查,也缺乏相关手段,如何会有效果?
 
天津的情况尚不十分清晰,但从其决定逐一检查已完成治理的92个渗坑的情形看,也不乐观,至少同样缺乏足够底气。这表明,在以往工业污水渗坑的治理问题上,各地的病症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让这些渗坑消失不见。至于具体的环境影响,对于土壤与地下水的危害等等,并无相关数据披露。
 
其二,此前的治理如此敷衍,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又将如何保证接下来能够真正实现彻底治理?而从行政运行的规律看,一个新闻事件曝光出来,地方考虑的可能仍在于尽快消弭舆情危机,平复公众情绪,这时所有的措施、制度往往会倾向于严厉,而一旦危情解除,压力机制消失,则会不会认真践诺,踏实做事,并不好说。
 
特别是,相比于大气环境的治理,土壤与水的治理一点也不轻松。据媒体报道,有环保专家披露,仅污水处理就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周期更长,快则3到5年,慢则5到7年。而资金投入更是天文数字,以17万平方米的污水渗坑为例,要想完全恢复生态面貌,花费可能超过2亿元。
 
“先污染后治理”往往意味着巨额投入,这样一笔账算下来,地方政府还有多大的决心和积极性?况且,这样的事情即便做到极致,也不过是“恢复原貌”,很难呈现“政绩”,远不如搞工业园区、培育企业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各地口口声声治污却效果不彰的深层原因。
 
各界注意到,中央严查环境问题的决心,是空前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一方面,当以最严厉的政令及经济手段,斩断企业肆意排污的黑色利益链条;另一方面,在减少乃至杜绝污染增量的同时,逐步消化、消灭以往累积起来的污染存量。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务求全功。一句话,治理“超级渗坑”关键在于“超级监管”,在于长效机制持续发力。
 
环保系统固然要切实履行环保责任,强化监管,而负责一方事务的地方政府尤其需要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如果地方总是不动,或者推一推动一动,推哪个领域就重视哪个领域,最后的结果依然难尽如人意。犹记得,2015年新《环保法》出台后,很多人都欢呼,环保法终于长出了牙齿。殊不知,环保法的牙齿能不能真正咬断现实的黑色利益,仍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
 
今年以来,环保部大力开展地方环保督察工作,到目前为止,各督察组已完成对28个城市的第一轮督察工作,共发现2800多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而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源,其实仍在于地方政府的放任与纵容。不然,企业再肆无忌惮,也不会绕得过政府的监管。惟有自上而下形成一张严密的监管网络,方才有可能落实好环保责任。
 
以污水肆虐的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而言,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成为污染的重灾区?很简单,地方环保部门要么有心无力,缺乏足够的执法支持,往往在地方政府的威力面前败下阵来;要么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甚至成为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共同对付上级的检查、督查。
 
这也预示了未来的环保督查方向,即必须从督查企业转向督查官员,从督查具体的污染行为转向督查官员的行政行为。具体的路径,一是从政策、法律的落实入手,重在督查环保责任落实的效果;再就是激发公众监督环保的积极性,扩大公众参与,让民众无处不在的眼睛成为一个个活的摄像头、记录仪。
 
事实上,若不是此次民间环保组织“两江环保”的“偶然发现”,存在多年的华北3大渗坑也不会进入公众视野。
收藏
推荐新闻